自然并不会在石头表面绘制有意义的形象,将其理解为有意义的形象的是人类的想象力,也就是所谓的“类推之魔”。我所写的虽然是“石头表面”,但不如说是石头诞生时被封入石头内部的、被隐藏的形象,在石头被人们一分为二或被打磨时偶然浮现在表面,也许这种说法更接近真相吧。由于偶然,类似的奇迹广为人知;奇迹一旦出现,它的专制力量就会限制人们的想象力。罗夏墨迹测试的图像一旦被我们认知为“花”,以后再怎么看它,都看不出除花以外的其他东西了。无意义的形象就这样打开了梦中世界的大门。想象宛如被镜子映出一般,浮现在石头表面。就像加斯东·巴什拉在《大地与休息的梦》中所言,“存在的胚胎就是梦的胚胎”。
——「石头的梦」
Hypnerotomachia这个来自古希腊语的初版书名的字面意思是“睡神(Hypnos、Húpnos)心中的爱情(érōs)战争(mákhē)”。也就是说,这个故事讲的是在梦中追求恋人的主人公与爱神维纳斯所赐的考验作战的故事。换句话说,这是一部传授爱情秘法的书。这一点意味着它是建立在中世纪的《玫瑰传奇》的传统之上的作品。这个故事标题的寓意,既是恋人面对情色试炼的斗争,也是象征基督教式禁欲的女神狄安娜与象征异教式爱欲的女神维纳斯之间的斗争。当然,最后取得胜利的是异教式爱欲。——如此看来,虽然奈瓦尔将这本书的故事解释为纯洁之爱,可是这并不是属于基督教的内容,所以他的解释怎么看都是错的。《寻爱绮梦》的女主人公虽然乍看之下与但丁笔下的贝雅特丽齐、奈瓦尔笔下的奥雷利娅(Aurélia)相似,但是必须注意,作者在创作她们的形象时,拥有完全不同的精神基础。
我在前文提到,《寻爱绮梦》可以被称作关于古代世界的百科全书,这本书中包含炼金术、医学、草药学、建筑学、测量学、造园学、象形文字等等,如同一个广阔的知识宝库。但是我认为最有趣的地方还在于其中情色梦境所体现的象征学侧面。
分析梦、解释梦的相关理论从古埃及、古希腊时代开始发展,到科隆纳生活的十五、十六世纪,已有许多被称为“梦的钥匙”的迷信式解梦书籍出版。《寻爱绮梦》的作者当然没有亲自解释故事中的梦境。他只是讲述故事,为了让故事更丰富而使用各种古代知识。但是我坚信这个故事的上层构造建立在情色的基础之上。对于如今的一些掌握了和梦相关的深层心理学知识的人来说,他们十分熟悉的形象和符号序列等内容都在书中大量出现。荣格在《心理学与炼金术》中甚至引用了《寻爱绮梦》的一张插图,可以说这本书正是一本深层心理学的图解。
书中的形象和符号不时以古代秘法的形式展现,大家对这一点应该不会感到意外了。已经有许多学者做出解释,他们认为秘法传授与梦之间存在明显关系,形成梦的无意识过程与秘法传授有着共通的起源。而且,这些形象和符号不会在与其他事物毫无关联的情况下独立出现,它们前后一致地伴随着故事共同发展,从而使得作品愈加含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