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并不会在石头表面绘制有意义的形象,将其理解为有意义的形象的是人类的想象力,也就是所谓的“类推之魔”。我所写的虽然是“石头表面”,但不如说是石头诞生时被封入石头内部的、被隐藏的形象,在石头被人们一分为二或被打磨时偶然浮现在表面,也许这种说法更接近真相吧。由于偶然,类似的奇迹广为人知;奇迹一旦出现,它的专制力量就会限制人们的想象力。罗夏墨迹测试的图像一旦被我们认知为“花”,以后再怎么看它,都看不出除花以外的其他东西了。无意义的形象就这样打开了梦中世界的大门。想象宛如被镜子映出一般,浮现在石头表面。就像加斯东·巴什拉在《大地与休息的梦》中所言,“存在的胚胎就是梦的胚胎”。
——「石头的梦」
在这本书的扉页,作者弗朗西斯科·科隆纳写下了“世上的所有事物不过只是一场梦”这句话,在异端审判的暴风雨席卷的十五世纪末,写下这句话是很有必要的。诚如至今为止所见,这个故事中的情色部分全部被寓意包裹,虽然如此,但必须要说,在仍被基督教道德支配的十五世纪末期,这本书实在是非常大胆的。
据阿尔贝—马里·施密特的考证,作者科隆纳早在1467年5月就已经写完《寻爱绮梦》,直到出版为止的三十二年间,原稿一直被深藏于箧底。施密特认为他“无比谨慎”,这也许能成为一个理由;但是比起这一点,我认为是他对情色相关内容的担忧促使他这么做。他奉命在威尼斯的圣乔凡尼保罗修道院担任重要职务,才下定决心在阿尔杜斯那里首次出版自己的作品。他似乎在这座修道院度过了幸福的晚年,直到九十四岁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