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并不会在石头表面绘制有意义的形象,将其理解为有意义的形象的是人类的想象力,也就是所谓的“类推之魔”。我所写的虽然是“石头表面”,但不如说是石头诞生时被封入石头内部的、被隐藏的形象,在石头被人们一分为二或被打磨时偶然浮现在表面,也许这种说法更接近真相吧。由于偶然,类似的奇迹广为人知;奇迹一旦出现,它的专制力量就会限制人们的想象力。罗夏墨迹测试的图像一旦被我们认知为“花”,以后再怎么看它,都看不出除花以外的其他东西了。无意义的形象就这样打开了梦中世界的大门。想象宛如被镜子映出一般,浮现在石头表面。就像加斯东·巴什拉在《大地与休息的梦》中所言,“存在的胚胎就是梦的胚胎”。
——「石头的梦」
图26 安茹的若弗鲁瓦五世的珐琅肖像画板
接下来需要注意的是一幅制作于十二世纪中期的珐琅肖像画板,它通常被称作“勒芒珐琅”,其上绘有安茹的若弗鲁瓦五世。因为他在帽子上插着金雀花(拉丁语为Planta genista)的嫩枝,所以他建立的王朝被称为“金雀花王朝”。这面画板是在这位生于法国的英国王朝先祖死后为他制作的陵墓装饰,他在画中呈站立姿势,身着绿色长袍、披斗篷,一只手握着剑,另一只手拿着一块细长的盾。盾上画着四匹豹子,他的帽子上画着不同姿势的同一种豹子(但是画中出现的不是盾的正面,而是侧面,所以实际上应有八匹豹子)。这四匹豹子已经摆出了在纹章学中被称为rampant(即用后脚站立)的姿势,可以看出它的排列顺序与后来规则化的纹章排列一样。可是在维耶尔看来,这仍不能称作真正的纹章,因为这时还没有完全实行世袭制。但是可以说,我们已经从中看到了盾形装饰组织化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