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长篇小说研究》by 邱畅​

▷绪论:shimo.im/docs/wV3VMK4DGYuwr4Ay

从表面上看,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以艺术为主旨;从根本上看,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仍然以生命本体的终极体验为主旨。纳博科夫认为,人的本能和本性以艺术创造的形式存在,并且借助艺术的建构使生命具有存在的方式、秩序和意义。艺术创造使人产生一种必然感,这种必然感是人在时空位移中的客观存在所带来的体验。由此可以判断,纳博科夫认为人的生命与艺术创造具有同质同构造,鉴于这种同质同构造的存在,人们将在文学创作中获得一种存在的时间感。人们一旦获取这种时间感,便具有追溯过去、把握现在以及预测未来的能力,从而使人们从时间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时间对人们的奴役和控制。

——「绪论」

【第一章 纳博科夫小说创作的发展与演变】

除文学创作之外,纳博科夫的兴趣非常广泛,包括击剑、棋类、拳击等,然而上述爱好均远不及纳博科夫对捕蝶的痴迷。纳博科夫是一位捕蝶专家,他一生致力于蝶类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并且曾多次发表颇具学术价值的论文。

关注

从俄国社会的政治环境来看,俄国政局的动荡与混乱突然打破纳博科夫一家平静的生活,完全改变了纳博科夫的生活境遇。纳博科夫的父亲曾经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中担任职务,在临时政府被推翻后,纳博科夫的父亲别无选择,只能举家匆匆离开俄国,以免遭到政治迫害。为了保证全家的安全,纳博科夫的父母决定在最短的时间内逃离俄国,于是他们将庄园等大量无法带走的财产永久性地留在俄国,其中还包括纳博科夫从最疼爱自己的舅舅那里继承而来的大笔财产。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推翻使纳博科夫一家失去显赫的政治地位,仓皇出逃又使纳博科夫一家遭受惨痛的经济损失,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完全改变了纳博科夫的生活境遇,他一夜之间从生活优越的贵族少年变为无家可归的流亡者,往日奢华的生活已经永远变成回忆,眼前的现实是流离失所的流亡生活和化不开的乡愁。怀着失去亲人的痛苦、流亡生活的苦闷以及无尽的思乡之情,纳博科夫开始充满孤独、不安的流亡生活。流亡生活不仅完全改变了纳博科夫一家的生活状态,而且彻底打碎了纳博科夫一家的精神家园,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双重毁灭使纳博科夫一家的生活陷入前所未有的痛苦之中。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