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长篇小说研究》by 邱畅​

▷绪论:shimo.im/docs/wV3VMK4DGYuwr4Ay

从表面上看,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以艺术为主旨;从根本上看,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仍然以生命本体的终极体验为主旨。纳博科夫认为,人的本能和本性以艺术创造的形式存在,并且借助艺术的建构使生命具有存在的方式、秩序和意义。艺术创造使人产生一种必然感,这种必然感是人在时空位移中的客观存在所带来的体验。由此可以判断,纳博科夫认为人的生命与艺术创造具有同质同构造,鉴于这种同质同构造的存在,人们将在文学创作中获得一种存在的时间感。人们一旦获取这种时间感,便具有追溯过去、把握现在以及预测未来的能力,从而使人们从时间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时间对人们的奴役和控制。

——「绪论」

【第一章 纳博科夫小说创作的发展与演变】

除文学创作之外,纳博科夫的兴趣非常广泛,包括击剑、棋类、拳击等,然而上述爱好均远不及纳博科夫对捕蝶的痴迷。纳博科夫是一位捕蝶专家,他一生致力于蝶类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并且曾多次发表颇具学术价值的论文。

关注

纳博科夫认为,人们无法突破时间的限制,无法走出时间的环形怪圈。时间犹如一座环形的监狱,人们被困在“时间之狱”中无法逃脱。纳博科夫认识到,客观世界决定精神世界,面对时间,任何思想都无法找到出口。由于俄罗斯民族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现实主义意识,其文学作品自然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色彩。纳博科夫的文学作品具有浪漫的诗意,以及大胆的创造性和探索性,时常被当时崇尚现实主义的主流文学所排斥,因此纳博科夫这样写道:“我曾在思想中返回——我返回时思想毫无希望地越来越窄——到遥远的地带,在那里摸索某个秘密的出口,最终仅仅发现时间的监狱是环形的并且没有出路。”这段话表明纳博科夫并没有将注意力转向现实生活,而是将虚拟的心灵“彼岸世界”视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在这一观念的引导下,纳博科夫小说独树一帜,特色鲜明,为文学的发展指引新的方向。根据德裔哈佛大学教授埃里克森的观点,童年时代给人们留下的记忆往往是最深刻的,因此纳博科夫在俄国的生活经历才是他人生的精神寄托。虽然物质世界的完全改变造成精神世界的崩溃,但是童年以及青少年时代在俄国生活的记忆使纳博科夫高度认可并接受象征派的艺术理念,并成为其文学创作的主要理念。象征派理念对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曾产生诸多方面的影响,使其小说具有高雅而又神秘的风格,尤其对细节的处理十分细腻到位。在俄罗斯文学新旧交替的时代,俄国现实主义的力量依然坚不可摧,象征派在当时只是无法与现实主义相媲美的文学流派。许多文学大师并不认可象征派的理念及其作品,他们认为象征主义是贫乏的一种证明,将象征派称为“资产阶级的浪子”,认为其结局注定是无疾而终。在一片否定与批判的浪潮中,象征派自然成为边缘化的文学理念。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