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长篇小说研究》by 邱畅​

▷绪论:shimo.im/docs/wV3VMK4DGYuwr4Ay

从表面上看,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以艺术为主旨;从根本上看,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仍然以生命本体的终极体验为主旨。纳博科夫认为,人的本能和本性以艺术创造的形式存在,并且借助艺术的建构使生命具有存在的方式、秩序和意义。艺术创造使人产生一种必然感,这种必然感是人在时空位移中的客观存在所带来的体验。由此可以判断,纳博科夫认为人的生命与艺术创造具有同质同构造,鉴于这种同质同构造的存在,人们将在文学创作中获得一种存在的时间感。人们一旦获取这种时间感,便具有追溯过去、把握现在以及预测未来的能力,从而使人们从时间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时间对人们的奴役和控制。

——「绪论」

【第五章 纳博科夫长篇小说的叙事策略】

在纳博科夫进行文学创作的年代,小说形式正在日益取代小说内容的地位。在重视小说形式时代的影响下,纳博科夫小说改变原本主要依靠情节变化来吸引读者的局面,转而采取丰富的叙事手法,以此来吸引读者。纳博科夫认为,小说写作是一种艺术创造,作家应该运用多种叙事手段,以优美的文字描写小说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为此纳博科夫始终在小说中探索爱情、流亡、时间、死亡、文学等主题。纳博科夫非常重视细节,认为文学创作是将碎片在读者头脑中重新拼接组合的过程。基于上述创作理念,纳博科夫在小说创作中运用多种复杂的叙事技巧为读者制造多种谜题,包括文学典故、暗喻和隐喻、双关和人物的镜像等,无形中增加了读者的阅读障碍。纳博科夫是一位非常擅长运用各种叙事技巧的小说家,他的每一部小说创作都如同设计一个精妙的棋局,他对于自己的设计也倍感欣喜。纳博科夫每部长篇小说的叙事艺术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使读者在阅读小说时如同正在与作者对弈,在对弈过程中读者会努力揭开纳博科夫设置的谜题,当然作者与读者之间也时常会产生冲突和误解。纳博科夫曾在《固执己见》中谈到自己的想法:“作家之所以同读者发生冲突是因为作家本人是自己的理想读者,而其他读者往往是动动嘴唇的魔鬼和健忘症患者。另一方面,一个好的读者势必要同难对付的作家较量一番。”由此可见,纳博科夫认为叙述者是小说的组织者,是作者在小说中设置的代言人。

关注

布斯最先提出“隐含作者”的概念,用于指作者在作品中的隐含替身,即作者的第二自我。隐含作者是叙事主体,负责设计虚构世界里的叙事人,决定叙事人的可靠程度、介入范围、声音强弱、叙述口气等特性,确定细节编排、人物行动、人物言语和思维的表述方式等叙事行程,选择受述者的时代历史、群体范围、文化程度、智力水平等。隐含作者主宰叙事文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标准,策划叙事文本的总体效果。隐含作者和叙述者之间为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包括顺同和背离两种情况。叙述者对隐含作者的顺同和背离蕴藏着叙述者和隐含作者关系之间的张力。“顺同”是指叙述者成为隐含作者忠实的“传声筒”,二者保持高度一致,表明二者“声音”和谐。可靠的叙述者与隐含作者的关系属于“顺同”的关系,叙述者和隐含作者距离极近甚至完全重合,隐含作者完全控制叙述者,二者的关系比较明晰。“背离”是指叙述者与隐含作者的“声音”相悖,表现为讽刺的态度,即对人物或事件报以冷嘲热讽,表明二者“看法”不一致。不可靠的叙述者与隐含作者的关系属于“背离”的关系,二者距离无限远,价值观相背,即隐含作者有意对叙述者完全失控,二者关系错综复杂,具有反讽的叙述效果。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