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长篇小说研究》by 邱畅
▷绪论:https://shimo.im/docs/wV3VMK4DGYuwr4Ay/
从表面上看,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以艺术为主旨;从根本上看,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仍然以生命本体的终极体验为主旨。纳博科夫认为,人的本能和本性以艺术创造的形式存在,并且借助艺术的建构使生命具有存在的方式、秩序和意义。艺术创造使人产生一种必然感,这种必然感是人在时空位移中的客观存在所带来的体验。由此可以判断,纳博科夫认为人的生命与艺术创造具有同质同构造,鉴于这种同质同构造的存在,人们将在文学创作中获得一种存在的时间感。人们一旦获取这种时间感,便具有追溯过去、把握现在以及预测未来的能力,从而使人们从时间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时间对人们的奴役和控制。
——「绪论」
《叙事理论百科全书》认为距离是指叙述交流中任何两个媒介之间的异同,媒介主要指作者、叙述者、人物和观众;观众主要指被叙述者、叙事观众、隐含作者以及实际观众。在此基础上,人物的言语分为叙述话语、转换话语、转述话语。叙述话语距离最远。在叙述话语中,话语被视为一个事件,人物的话语被视为一种行为,对话被削减为对行为的叙述,叙述者与故事的距离很远。转换话语的距离居中。转换话语能够完整地转述原话要表达的含义,显然经过叙述者的加工。通过由叙述者来转述人物的话语,人物的话语将体现叙述者的修饰,展现叙述者的风格。转述话语距离最近。转述话语用人物的话语直接表达人物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纳博科夫经常在小说中使用转述话语,尤其在描述对故事进展十分关键的事件时经常使用转述话语进行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