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出版一个脏字是违法的,就连说说也不行,但没有哪个民族像英国人这样喜欢说脏话。同样的,任何反映卖淫的戏剧都会被禁止在英国的舞台上演,而妓女会遭到指控,但我们都知道,和其它地方一样,卖淫在英国非常普遍。有迹象表明,目前这种状况不会永远持续下去——我们已经看到,比起五十年前,文学享有了一点比以前更大的自由。
要是政府勇敢地废除所有文学作品的道德审查制度,我们将会发现我们被一小撮人玩弄了数十年之久。而废除这一制度一个世纪后,我们可以肯定,对文学作品进行道德审查这一奇怪的制度在文学世界里似乎就像中非的婚姻习俗一样那么遥远而奇特。
——《英国的审查制度》
再过不到一百年我们就都将死去,大部分人的死法是被称为“自然死亡”的肮脏恐怖的死状。真正的邪恶是兴风作浪,破坏宁静的生活。战争对文明的结构所造成的伤害不在于它所造成的毁灭(战争的净效应甚至或许能促进世界整体生产力的发展),甚至不是对人类的屠戮,而是煽动仇恨和虚伪。你能对他作出的最深刻意义上的不义之举并不是枪杀你的敌人,而是对他的仇恨,对他制造的种种谎言并让自己的孩子长大后相信这些谎言,要求签署不公平的和平协议,使得未来无可避免会继续发生战争,你摧毁的不是一代人,而是整个人类本身。
可以看到,最不受战争歇斯底里症影响的人正是那些士兵。在所有人当中,他们最不痛恨敌人,不会被谎话连篇的政治宣传所蒙蔽,也不想要报复式的和平。几乎所有的士兵——甚至包括和平时期的职业军人——都对战争抱以理性的态度。他们知道战争是讨厌的,但在很多情况下或许是必需的。一个平民很难体会到这一点,因为士兵的超脱态度一部分是源于他们身心疲惫,对危险有着清醒的警觉,而且和他自己的战争机器一直在起矛盾。那些吃好喝好舒舒服服的市民情绪更加高涨,他们倾向于将情绪用于痛恨某些人——如果他们是爱国者,痛恨的对象就是敌人,如果他们是和平主义者,痛恨的对象就是自己人。但这种战争情绪是可以与之抗争并将其征服的,就像对子弹的恐惧是可以克服的一样。问题是,“和平誓约联盟”和“拒绝战争社”在看到战争情绪时都不知道它为何物。与此同时,在这场战争中,像“德国鬼子”这样的侮辱性蔑称并没有引起广泛的公众注意,这件事在我看来是一个好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