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集〕

「目录」

▷潘多拉的盒子
▷微明
▷庭院
▷亲这二字
▷谎言
▷货币
▷已矣哉
▷十五年
▷致未归之友
▷苦恼的年鉴
▷机会
▷雀儿
▷寻人
▷男女同权
▷亲友交往
▷叮叮咚咚
▷圣诞快乐
▷维庸之妻
▷冬日烟花——三幕
▷春之枯叶——一幕三场

《潘多拉的盒子》

作者寄语:

这篇小说采取了在某“健康道场”治病疗养的二十岁男子写给其亲友之信件的形式。书信形式的小说在报纸上连载也许前例较少,因此看了头四五回,读者可能感到困惑。不过,书信的形式承载了更多的真实感,一直以来无论在外国还是日本,都有许多作者进行过尝试。

关于《潘多拉的盒子》一题,将在明日刊登的第一回连载中阐明,此处便不再赘述。
这段寄语着实无甚文采,但打招呼无甚文采之人,写的小说往往趣味十足。

(昭和二十年秋,《河北新报》连载之际,作者寄读者语)

关注

我觉得很好。人因死而完整。只要活着,每个人都是不完整的。虫子和小鸟在活着时已是完美,死了却只是一具尸体。它们没有完整与否,只会归于虚无。人类则与之相反。人类怀抱着一种悖论,一个人唯有死了才最有人味。鸣泽小姐与疾病作战,最后死去,包裹在美丽洁白的布匹中,穿过松林间的坡道,若隐若现地下了山。这一刻,正是她年轻的灵魂最为肃穆、最为明晰、最为雄辩的时刻。我们从此将绝不会忘记鸣泽小姐。我朝向光洁的白布,合掌默祷。
可是,你可不要误会了。我虽然说死是好的,却绝不会轻视一个人的生命。另外,我也不是那些情绪化的、软弱无力的“死亡赞美者”。我们与死亡只相隔一层窗户纸,不过是早已不再畏惧死亡罢了。这一点,请你务必不要遗忘。看了我之前的信,你一定认为,在这个全日本都沉浸在悲愤、反省与忧郁的时期,唯独我的周围显得那样闲适明快,这未免过于不合时宜。这也难怪。然而,我也不是白痴,并非从早到晚只知傻笑度日。这是理所当然的。每晚八点半的报告时间,我们能听到各种各样的新闻。就算默不作声地裹着毛毯躺下,也有夜不能寐的时候。但是,我并不想对你诉说那些不言自明的事情。我们是结核病患者,今夜就可能突然咳血,像鸣泽小姐那样去了。我们的欢笑,全都发自潘多拉的盒子角落里的小石头。与死亡相伴的人,比起生死的问题,更在意一朵花的微笑。我们现在全被若隐若现的花香吸引着,上了莫名其妙的大船,委身于无尽的波涛。这条所谓天意之船,将会到达什么样的岛屿,我并不知晓。只是,我们必须相信这段航程。生或者死,好像都不是决定人类幸与不幸的关键了。死者因死而完整,生者站在航船的甲板上合掌默祷。这艘大船,正渐渐远离岸边。
“死是好事。”
这像不像游刃有余的航海老手?全新的男人,绝没有关乎生死的感伤。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