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序:(如图)
▷导言:shimo.im/docs/vVAXMwzYrwhd9X3m

「​土耳其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曾说,丹穆若什是世界上读书最多的那个人。丹穆若什或许就像老欧洲的文艺复兴人,当文明晦暗不明的时候,他会通过自己思想的燃烧,让思想和艺术的光明延续下去。八十本书环游地球,既是重构世界文学的版图,也是为人类文化建立一个纸上的记忆宫殿。这记忆既是丹穆若什个人的,也属于近五个世纪以来世界的共同文化记忆。这个独特的写作计划,体现了在危机时刻不退缩的人文力量,当病毒流行的时候,有人依旧在自己的书桌前读书、写作,为黑暗的天地燃灯,给予人间一种希望。」

【第二章 巴黎:作家的乐园】

6 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
7 朱娜·巴恩斯《夜林》
8 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
9 胡里奥·科塔萨尔《游戏的终结》
10 乔治·佩雷克《W或童年回忆》

关注

“乌力波”(Oulipo)是潜在文学工场(Ouvroir de littérature potentielle)的简称,该组织于一九六〇年由前超现实主义者雷蒙德·奎诺创立,成员多为思维前卫的作家和数学家,他们聚在一起,试图在数学和游戏中找到不同的互通兼容的创作模型。佩雷克是乌力波早期会员,他开始用严格的限制来使得“绝对的断裂”变得可控。一九七八年他完成了另一杰作《人生拼图版》,小说用预设的装置精心构造一个体系,而我们则像棋局里的骑士,在巴黎一栋公寓楼的九十九个房间走来走去。佩雷克的另一部小说《消失》让读者见证了英语字母表中最常见的字母“e”在整本书的缺席。法国有一个以“佩雷克”命名的广场,广场上这块招牌表达了对佩雷克的敬意:
PLAC
G ORG S
P R C
CRIVAIN FRANÇAIS 1936—1982
《消失》成功后,佩雷克再显神技,创作了中篇小说《重现》,这一次,小说里的每个词都必须有字母“e”。
佩雷克绝大多数作品取材于巴黎,视角独特。发表于一九七五年的小说《穷尽巴黎某地的尝试》记叙了他连续数天坐在圣叙尔皮斯教堂和市政厅咖啡馆之间的小广场的所见所闻(恰巧,朱娜·巴恩斯《夜林》中的马修·奥康纳医生最常光顾的也正是这间咖啡馆)。佩雷克不厌其烦地描写他坐在广场上看到的一切:鸽子、路人、天气,等等。他说,他要记下所有作家、艺术家错过的关于巴黎的一切。同年佩雷克还出版了他的重要著作《W或童年回忆》。整部小说包含两条看似迥异的叙述线索:其一是用斜体文字呈现的章节,讲述一个叫“W”的乌托邦社区,W是火地岛附近的一个岛屿,岛上整个社会体制建立在层出不穷的奥林匹克运动竞赛规则之上。而穿插在W的各种竞赛中的其他章节,则围绕着佩雷克对父母的回忆以及他在二战时期的童年展开,文风冷峻,自传色彩浓郁。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