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序:(如图)
▷导言:https://shimo.im/docs/vVAXMwzYrwhd9X3m/
「土耳其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曾说,丹穆若什是世界上读书最多的那个人。丹穆若什或许就像老欧洲的文艺复兴人,当文明晦暗不明的时候,他会通过自己思想的燃烧,让思想和艺术的光明延续下去。八十本书环游地球,既是重构世界文学的版图,也是为人类文化建立一个纸上的记忆宫殿。这记忆既是丹穆若什个人的,也属于近五个世纪以来世界的共同文化记忆。这个独特的写作计划,体现了在危机时刻不退缩的人文力量,当病毒流行的时候,有人依旧在自己的书桌前读书、写作,为黑暗的天地燃灯,给予人间一种希望。」
值得一提的是,有足足六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都来自波兰。从一九〇五年的获奖者亨利克·显克维支起,六位作者中有四位都与克拉科夫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这并非巧合:长久以来,克拉科夫一直与华沙平分秋色,甚至是凌驾于其上的文化中心。一九九六年的获奖者维斯瓦娃·辛波斯卡从八岁直至离世,在克拉科夫度过了人生中的八十多年。一九四五年就读于雅盖隆大学时,她与切斯瓦夫·米沃什成了挚友,并于同年发表第一首诗。如今,克拉科夫正是波兰图书协会的所在地,该协会致力于在波兰国内推广阅读,以及把波兰作家的声音传播到海外。
协会还一手承包了许多波兰作家的译作出版事宜,包括辛波斯卡、米沃什、雷沙德·卡普钦斯基等;此外,它还资助了由珍妮弗·克罗夫特翻译的《云游》英文版。《云游》英文版于二〇一七年获得协会设立的“译中寻获”(Found in Translation)奖,二〇一八年获得英国布克奖,二〇一九年则被追颁二〇一八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由于当时瑞典文学院的性侵丑闻而推迟一年颁发)。托卡尔丘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有超过两千名忠实读者来到位于克拉科夫的出版社门口排队等候签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