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讲稿 #翁贝托·埃科
▷在巨人的肩膀上▷美▷丑▷绝对与相对▷美丽的火▷看不见▷悖论与警句▷假话、谎言与捏造▷论一些不完美的艺术形式▷揭秘▷阴谋▷表现“神圣”
#CHATONLIVRE
在“水、火、气、土”四元素中,我选择了“火”作为今天的主题。为什么要选它呢?因为在四种元素中,“火”是最容易被人忽略,但对生命又至关重要的一个。我们每天都呼吸着“气”,日常生活离不开“水”,脚下踩的是“土”,对“火”的体验却没有多少。曾经属于火的那些功能如今逐渐被看不见的能源取代。我们不再把“火”与“光”联系在一起,而只把火和“煤气”(基本上看不到)联系起来。对吸烟的人来说,“火”就是“火柴”“打火机”,对仍去教堂的人来说,“火”是“蜡烛”。为数不多的幸运者家中依然保留着壁炉。我想由此出发,开始今天的话题。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乡下买了一幢房子,里面有个漂亮的壁炉。我的孩子们当时只有十一二岁。燃烧的木炭、烧红的炉膛、炽热的火焰,对他们来说都是全新的体验。后来我发现,只要点着壁炉,他们就不看电视了。火苗比任何节目都好看,它美丽、多样,诉说着无尽的故事,时刻变幻,并不像电视节目那样循规蹈矩地重复同一模式。当代在诗歌、神话、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中对火钻研最深的非加斯东·巴什拉莫属。在研究从远古至今伴随人类想象的原始形象时,他发现火几乎无处不在。火的炽热让人想到太阳,后者常被看成一个火球;火可以催眠,所以它是激发想象的首要对象和原动力;火让我们想到人类的第一个普遍禁忌(不要触摸火),由此成为法律的神圣标志;火是第一个通过吞噬掉生火的木柴而产生和壮大的事物:这种生火的方式有一种强烈的性暗示,因为火苗来源于摩擦。
——《美丽的火》
《从欧陆酒店眺望威尼斯日出与圣马可钟楼》1840年威廉·透纳伦敦,泰特美术馆
而乔伊斯在《青年艺术家画像》里:他的思想是一片漆黑的疑惑和自我怀疑,偶尔由直感的光所照亮,在那样的时候,由于直感的光是如此强烈,整个世界便会在他脚下倾颓、消亡,仿佛被大火霎时吞没了似的:从那以后,他便不善言辞,以漠然和无动于衷的目光来回应别人的注视,因为他觉得美的精神像一件外套一样将他紧紧地裹住了。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