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序:(如图)
▷导言:shimo.im/docs/vVAXMwzYrwhd9X3m

「​土耳其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曾说,丹穆若什是世界上读书最多的那个人。丹穆若什或许就像老欧洲的文艺复兴人,当文明晦暗不明的时候,他会通过自己思想的燃烧,让思想和艺术的光明延续下去。八十本书环游地球,既是重构世界文学的版图,也是为人类文化建立一个纸上的记忆宫殿。这记忆既是丹穆若什个人的,也属于近五个世纪以来世界的共同文化记忆。这个独特的写作计划,体现了在危机时刻不退缩的人文力量,当病毒流行的时候,有人依旧在自己的书桌前读书、写作,为黑暗的天地燃灯,给予人间一种希望。」

【第八章 德黑兰——设拉子:荒漠玫瑰】

36 玛赞·莎塔碧《我在伊朗长大》
37 法里德·丁·阿塔尔《鸟儿大会》
38 《爱的面孔:哈菲兹与设拉子诗人》
39 迦利布《荒漠玫瑰》
40 阿迦·沙希德·阿里《今夜请叫我以实玛利》

关注

在《古兰经》里,上帝的一个名字是“朋友”,与此呼应,设拉子诗人们颂扬深厚友谊的道德品性,而哈菲兹反复嘲笑那些严厉的宗教信徒,他们并未践行他们的说教:“就算说教者也许不喜欢听我提起,/他绝不是一个穆斯林,既然他是个伪君子。”设拉子城里以穆斯林为主,也有犹太教和基督教人口,哈菲兹认为他们也能到达上帝那儿。“每个人都向往朋友,”他在一首诗里说,“每座房屋都充满了爱,/清真寺和犹太会堂完全相同。”在酒和爱之中,哈菲兹发现了自我的解体,就像阿塔尔在苏非派里发现的那样:
在爱与被爱者之间,
没有什么区隔障碍,
哈菲兹,你自己也要
把自我的面纱揭开。
或者,像他在另一首诗的结尾所言:
没有人像哈菲兹那样,
揭开思想的面纱,
用犀利的笔锋,逐句逐行
梳理语词的鬈发。
梳理语词的鬈发,也就是永无休止地把玩他们共同的主题和形象——夜莺、玫瑰、流溢的美酒和眼泪——设拉子的诗人们在凡俗生活的沙漠中开辟了一个诗歌的花园。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