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巨人的肩膀上
▷美
▷丑
▷绝对与相对
▷美丽的火
▷看不见
▷悖论与警句
▷假话、谎言与捏造
▷论一些不完美的艺术形式
▷揭秘
▷阴谋
▷表现“神圣”

有人会说,“神圣”就是“绝对”。但后者是某些哲学、宗教谈论的对象,因此它是哲学概念;而“神圣”被看作一种神秘的力量,是所有宗教思想和情感的源泉。如果说“绝对”孕育了哲学,那么哲学最多只能辨认出“神圣”的存在,或者至少辨认出它作为人类精神常量的显圣。简单来说,在轰鸣的雷声中,一棵树被闪电击中,如果不将其看成超验实体或意志的表现,那它只是一桩无意义的可怕意外。但当它变得神圣时,则会令人心生敬畏,就显得不那么可怕了。
因此,神圣展现出庄严、神秘、震颤、迷人的一面,它战胜理性,使人震撼惊愕,同时引发排斥和吸引。虽然无法用明确的概念描述,却可以感知,就像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面对无限时产生的依赖、脆弱、无力以及虚无的感情。
有时,对神圣的体验是难以名状的。于是人们拜倒在它脚下,为之上祭品,甚至用活人献祭。还有些时候,尤其是对没受过教育的人来说,他们更希望亲眼看到神圣,由此催生了对“显圣物”的需要——神圣以一种可见的形式示人,以便于我们理解。因此,为了以后有话可说,那些体验过神圣的人想要看到“令人战栗的神秘”,否则便只剩下体验的“果”——惊奇、错愕、慌乱和恐惧,而这正是人们想要逃避的。

《天降吗哪》
18世纪
朱塞佩·安杰利
威尼斯,圣斯达艾教堂

《圣保罗的皈依》
1601年
卡拉瓦乔
罗马,人民圣母教堂

《十字架显圣》
1520—1524年
拉斐尔及其弟子
梵蒂冈,君士坦丁厅

——《表现神圣》

关注

有关这个秘密的文件是路济亚修女于一九四四年写的,彼时她早已脱了稚气,成为一名成熟的修女。文中引用了大量明显属于《启示录》的内容。路济亚修女说她在圣母左边稍高处看到一个天使,左手持剑,那把剑闪着光,同时喷射出火焰,似乎要把整个世界点燃,然而接触到圣母从右手朝天使释放的光辉时,火焰就熄灭了。天使伸出右手,指着大地,声如洪钟:“赎罪,赎罪,赎罪吧!”随后,在一道强光中,孩子们看到了上帝,“就像在镜中看到从你面前经过的人”,还有一名身着白衣的主教(“我们预感,他就是圣父”),以及其他一些神职人员和善男信女,他们登上一座陡峭的山,山顶有一个巨大的十字架,由粗糙的树枝制成,好像是带着树皮的栓皮槠。在此之前,圣父穿过了一座满目疮痍的大城,他颤抖着,每走一步都摇摇晃晃,充满悲伤与痛苦,为沿途遇到的亡灵祈祷。到达山顶后,他跪在十字架前,被一群士兵用子弹和箭杀害,其他的主教、神父、信徒、不同阶级的世俗人士也遭受了同样的命运。在十字架两边有两个天使,手中各持一只水晶“喷壶”,收集殉道者的血,以此浇灌走向上帝的灵魂。
因此,路济亚修女看到一个手持火剑、想把世界烧掉的天使。有关向世界播撒火的天使,《启示录》第八章就曾提及,那是第二个吹号的天使(8:8)。不过这个天使手里确实没有燃烧的剑,那剑是从哪来的呢(在传统肖像画中倒是有很多描绘持火剑的大天使),我们稍后再解答。随后,路济亚修女看到一束神光,仿佛在镜中,这个暗示并非出自《启示录》,而是源自《哥林多前书》(13:12,“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
然后就是那个白衣主教:路济亚修女的版本中只有他一个人,而在《启示录》中,白衣主教有许多仆从,这些殉道者在不同的场景都出现过(6:11,7:9,7:14),不过没关系。随后,我们看到神职人员上山的场景,而在《启示录》(6:15)中,世上有权势的人都藏在山洞和石穴里。后来圣父穿过一座废城,看到尸首就倒在街上——城和尸首在《启示录》(11:8)中出现过;在11:13中,城因地震倒塌,而在18:19中,描写的仍是这座巴比伦大城。
我们继续,据路济亚修女的说法,白衣主教和其他许多信徒被手持火器和刀剑的士兵杀害,在《启示录》(9:7)中,这场杀戮是在第五个天使吹响小号时由身着铁甲的蝗虫完成的。最后是两个拿着水晶喷壶的天使,《启示录》中到处都是洒血的天使:在8:5中,他们用的是香炉;在14:20,血从酒榨中流出;在16:3中,血又从一个碗中被倒出来。那在路济亚修女的叙述中为什么是一个喷壶呢?我后来想到,法蒂玛离阿斯图利亚斯并不远,中世纪时,正是在那里诞生了辉煌的莫扎拉布《启示录》细密画。在一些描绘吹号天使的画面中,小号可以被火剑等替换,这些小号如果与画面底部的喷流联系在一起可能会被误认为是某种喷壶;在其他一些画面中,我们看到天使任由血从粗糙的杯中流出,仿佛在浇灌整个世界。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