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蒂玛的讯息》这篇神学评论中,有一章的题目意味深长——“个人启示的人类学构造”,里面写道:
在这一领域中,神学人类学分为三种感知形式或者说“幻象”:第一种是感官的幻象,也就是外在的身体感知。其余两种分别是内在感知和灵魂感知。显然,在露德和法蒂玛等地发生的圣母显现,并非只是简单的外在感官感知:所看到的画面和人物并非像一棵树或一间房子那样置身于空间中,这一点很明显,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显圣的景象。同样,它也不是存在于头脑中的无图像的灵魂感知,这是高等级神秘主义的做法。因此,只能是第二种形式的感知——内在感知……所谓内在幻象并非幻想,而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想象,也就是说灵魂被某些超越了感官的实物触动,由此不可感、不可见的事物才能被看见……因此,我们大概可以理解为什么孩子会备受神启的“青睐”:他们的灵魂尚未堕落,内在感知力还未受损……正如我们所说,内在感知不是幻想,它也有边界。即使在外在感知中,也总是有主观因素的影子:我们看到的不是纯粹的事物,而是经由感官过滤、转译的产物。这一点在内在感知中更为明显,特别是涉及超验的实体时。主体,也就是看到幻象的人更强烈地参与其中,用他所具备的认知水平和表现方式竭尽所能地去感知。对内在感知的转译过程,要比外在感知更为广泛,因为主体也作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参与了所显现的形象的塑造。他所看到的只可能是其能力许可范围内的形象。这种感知并非另一个世界的简单翻版,还受到主体能力和局限的影响。
在所有显圣事件中,这些理论都是成立的,包括法蒂玛的孩子们所见的幻象。孩子们描述的那些场景并不是简单的想象,而是对更高的内在本源的真实感知的结果,但我们不应该认为另一个世界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了,天堂以其纯粹的本质显现,正如我们希望有朝一日在与上帝的最终结合中看到的那样。因此我们可以说,这些景象代表了来自天堂的脉动和看到幻象的人——也就是孩子们——接受这种脉动的能力的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