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序:(如图)
▷导言:shimo.im/docs/vVAXMwzYrwhd9X3m

「​土耳其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曾说,丹穆若什是世界上读书最多的那个人。丹穆若什或许就像老欧洲的文艺复兴人,当文明晦暗不明的时候,他会通过自己思想的燃烧,让思想和艺术的光明延续下去。八十本书环游地球,既是重构世界文学的版图,也是为人类文化建立一个纸上的记忆宫殿。这记忆既是丹穆若什个人的,也属于近五个世纪以来世界的共同文化记忆。这个独特的写作计划,体现了在危机时刻不退缩的人文力量,当病毒流行的时候,有人依旧在自己的书桌前读书、写作,为黑暗的天地燃灯,给予人间一种希望。」

【第十一章 东京——京都:东方之西方】

51 樋口一叶《春叶影下》
52 紫式部《源氏物语》
53 松尾芭蕉《奥之细道》
54 三岛由纪夫《丰饶之海》
55 詹姆斯·梅里尔《离别之思》

关注

在四部曲中,是清显的好朋友本多繁邦在观察着清显和他轮回转世的化身。本多最终发现了转世的模式,当清显最后一个化身在《天人五衰》中死去之后,本多得以了解轮回最终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本多去拜访已经削发为尼、八十三岁的聪子,却发现她对早年与清显的恋爱已经毫无记忆了。她问本多:“您真的在这世上见到过清显这个人吗?而且,我和您过去的的确确在这世上见过面吗?”这部最具普鲁斯特风格的日本小说没有让本多回到重现的时光,而是抵达一个“既无记忆又别无他物的地方”。这就是本多在小说最后时刻的思想,小说至此结束:“庭院沐浴着夏日无尽的阳光,悄无声息。”三岛在一九七〇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写下这句话,这也是三岛在手稿上标示结束全书的日期,就在这一天,他出去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自杀仪式。
虽然本多觉得自己来到了“既无记忆又别无他物的地方”,我们也可以说这个普鲁斯特式的漫长绕行,让我们来到一个特定的文学地点,即松尾芭蕉喜爱探访和描写的“诗歌地点”在小说上的对应物。事实上,三岛的小说把我们带到了《源氏物语》的结尾。聪子宣称她不记得与清显的爱情,这里映照出紫式部那部杰作的结尾——或没有结尾的结尾。《源氏物语》最后的女主人公浮舟,逃离了源氏的孙子匂宫及他名义上的儿子薰之君设下的陷阱。浮舟藏于一间寺庙,声称记忆全失,隐藏了自己的身世,她坚持要削发为尼。
紫式部未完成的叙事,在薰之君密谋要把浮舟抢回来的时候结束了。我们不知道她是否能成功从这个世界上逃离。但三岛让聪子做到了浮舟未曾做到的事,她成功地放弃了世界。她告诉本多:“记忆这玩意儿,原本就和变形眼镜差不多,既可以看取远处不可能看到的东西,又可以把它拉得近在眼前。”本多吃惊了,吞吞吐吐地说:
“可是,假如清显压根儿就不存在……那么,阿勋不存在,金让也不存在……说不定,就连这个我……”
住持的眼睛第一次略微用力地盯住本多:
“那也是因心而异罢了。”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