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https://shimo.im/docs/913JMJM4dJcvyPAE/
「《全唐诗》收录了420余首涉及侠客书写的诗歌,在唐诗中虽只占很小比例,但与其他朝代相比也算是数量颇丰,并且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完整体系。在体裁方面,唐代的咏侠诗涉及古体诗、近体诗、乐府诗、歌行体等,可谓十分完备;在艺术方面,唐代的咏侠诗继往开来,吸收了魏晋诗歌的名士风度,结合了由春秋战国发展而来的侠客精神,发展出豪迈悲怆、恢宏大气的风格,对后世的侠客诗歌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唐代还有一类游侠,行为举止同样有“酒酣白日暮,走马入红尘”式的放荡不羁,但在处世接物方面,他们既没有边塞游侠那种心怀天下渴求功名的心境,与贵族游侠的放纵骄奢亦有一定的差异。笔者在此将这类游侠归类为“浪子”。
“承恩借猎小平津,使气常游中贵人。一掷千金浑是胆,家无四壁不知贫。”诗中的游侠是典型的浪子。这位仁兄凭借自身的能力与达官贵人交好,甚至能够与贵人们一起游猎,出手阔绰程度令人惊讶。然而他现实的处境却是“家无四壁”,这与他的消费能力及交友圈子有极大的反差。面对这种矛盾,游侠也毫不为意。这正是游侠率性而为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的体现。《唐语林》中记载:“段相文昌,少寓江陵,甚贫窭……文昌晚贵,以金连花盆盛水濯足,徐相商以书规之。文昌曰:‘人生几何,要酬平生不足也!'”活在当下的生活态度在唐代并不罕见。对唐人而言,不管旁人态度如何,照自己喜好酬平生不足,也是不拘小节的任侠气质的展示。
刘叉《烈士咏》中的游侠形象可以当作吴豸之诗歌的补充。“烈”字作“勇猛”“刚烈”“为正义死难”解。勇猛刚烈、肯为正义牺牲正是侠士的性格特征。可以看出这首诗歌咏的是一位或是一类侠客。诗歌中并没有明确地点明侠客的身份地位,只是用寥寥数笔刻画了侠客的性格,因此本书将其归入第三类游侠之中。
诗歌甫一开始便说了游侠对待金钱的态度:“烈士或爱金,爱金不为贫。”扭转了传统对游侠“侠客轻利”金钱观的刻板印象。诗中的游侠也有逐利的一面,只是爱金的本质与贫穷无关,进一步化解世俗对游侠定义的局限性,让游侠不再受到金钱观的束缚。本身以“任气”闻名一时的刘叉借助这首诗写出了自己对中唐游侠的理解。中唐开始,社会对金钱的态度逐渐变化,人们开始重视经济发展、重视金钱的作用。社会对金钱的态度反过来影响了侠客的金钱观。刘叉在诗歌中除重塑唐代游侠的金钱观之外,又介绍了自己心目中的游侠形象:“义死天亦许,利生鬼亦嗔。胡为轻薄儿,使酒杀平人。”轻死生、不胡作非为是刘叉对于侠士的标准。诗中的游侠形象虽然重利,但是与纨绔的贵族游侠还是有本质的区别。刘叉借助对游侠的定义表达了对轻薄少年酒后残害平民百姓这种行为的鄙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