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shimo.im/docs/913JMJM4dJcvyPAE

「​《全唐诗》收录了420余首涉及侠客书写的诗歌,在唐诗中虽只占很小比例,但与其他朝代相比也算是数量颇丰,并且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完整体系。在体裁方面,唐代的咏侠诗涉及古体诗、近体诗、乐府诗、歌行体等,可谓十分完备;在艺术方面,唐代的咏侠诗继往开来,吸收了魏晋诗歌的名士风度,结合了由春秋战国发展而来的侠客精神,发展出豪迈悲怆、恢宏大气的风格,对后世的侠客诗歌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四章 唐代咏侠诗中的人物形象』

唐代的游侠在初盛唐期间积极进取,渴求功名,到了中晚唐时期,侠风逐渐衰退,任侠行为逐渐式微。唐人不同时期的任侠风气在当时的诗作中都有所保留,唐人本身的英雄意识和尚武精神让唐诗常出现对历史游侠的怀缅追捧,借此抒发自己的豪情逸致以及对历史的思索。加上唐人对前代游侠文学中游侠形象和游侠精神的继承,使得唐代的咏侠诗中侠客形象丰富多样,任侠方式也多姿多彩。这些诗作中的游侠,虽然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但也是文人美化后的形象。唐代是咏侠诗的巅峰时期。在展示游侠生活的同时,咏侠诗中也出现了其他类型的人物形象,借这些形象,从侧面衬托出游侠的英武或不羁。

关注

贯休《义士行》中塑造的游侠形象更是不拘到了极致。开篇第一句“先生先生不可遇”,近乎白话的语言刻画出这位游侠行踪无定的飘忽形象,要与之见面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颇有武侠小说中隐士高人的味道。同时从“先生”二字亦可看出贯休对他的敬重。下句的“爱平不平”解释了这位游侠先生不可遇的原因:因为心系天下不平事,所以常常外出协助弱小解决难题,很少停留在家。“眉斗竖”三个字展示了这位游侠容貌的重要特征,高竖的眉毛本身就让面容凶恶,传统面相学又认为眉毛高竖的人性格勇武好斗。“爱平不平”与“眉斗竖”结合在一起,让诗句产生了一种矛盾的和谐感,一个面容凶恶的人却有着一颗愿平世间不平的善心。正是因为面容凶恶、好勇擅斗,才有能力平定世间不平。贯休写下这首诗时,这位游侠正要准备离开住所,不知何处去,即便“黄昏雨雹空似黳”。可以推测应是为了扶助弱小、平不平之事才告别朋友离开住处,恶劣的天气更是衬托出游侠匡扶正义的决心及行事不受外界拘束的性格。
这类游侠没有边塞游侠将身许国的雄心壮志,也没有边塞游侠追求功名的功利之心。他们做事单凭对正义的判断及个人的喜恶,行为更显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游侠“周游天下”的特点在这类游侠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率性而为的浪子游侠虽说不受外在拘束,但偶尔也会有难以排解的忧愁。“壮士性刚决,火中见石裂。杀人不回头,轻生如暂别。”四句诗塑造的游侠形象与其他咏侠诗并没有本质差别,同样是性格刚烈、轻生好武。“岂知眼有泪,肯白头上发。”突然的转折,让读者不免好奇:究竟是什么缘故让性格刚决的侠客悲白发、眼有泪?这一转折强化了壮士“剑闲一百月”的悲凉感。对比孟郊的另一首游侠诗:“壮士心是剑,为君射斗牛。朝思除国仇,暮思除国仇。”可见浪子游侠也有自己在意的方面:实现自我价值。对这些游侠,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方式就是帮别人解决难题。所以他们可以不顾恶劣天气出门平不平,可以将爱剑示人并询问“谁为不平事”。
可见浪子游侠的率性与贵族游侠的不拘仍有一定的差别,他们率性的前提是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只有在实现梦想之后,游侠们才有心情一掷千金,恣意狂欢。率性不拘与寻求价值的矛盾统一,造就了这批游侠独特的人格魅力。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