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讲,最吸引人的还是人。我之所以重提这个观点是因为,许多设计出来的城市空间似乎把这个相反的判断当成了事实,他们认为人们最喜欢的地方实际却是他们避而远之的。人们常常这样谈论,所以,他们对这类问题的回答可能会造成误导。有几个人会说他愿意呆在人群里呢?相反,他们会说,他会躲开人群,他们使用诸如“沙漠绿洲”“僻静的角落”“逃避”之类的术语。我很高兴,事实证明我的假说是不正确的。它迫使我去观察人们究竟在做什么。
观察人的行为的最好场所莫过于街头巷尾了。作为一个一般规则,纯粹闲聊式的交谈出现最多的地方常常是在最繁忙的交叉路口。纽约第五大道和第五十街的交会处可谓一个纯粹闲聊式的交谈的位置。百货公司入口处和大街拐角处也是人流最集中的地方。最大数目的谈话发生在百货公司入口处和大街拐角处,实际上,这两个地方的空间都是相对狭小的。几天之内,我们标记了133个谈话,57%的谈话集中在人流最多的地方。男人和女人之间没有重大差异,男人的谈话时间一般比女人的谈话时间长:50%的男性人群谈话5分钟或超过5分钟,而45%的女性人群谈话5分钟或超过5分钟。
列克星敦大道第五十七街和第五十八街之间那一段也是最拥挤的地方。招牌、植物花卉、街头小摊等,把原本就只有12.5英尺宽的人行道变得更加狭窄了,让人行道的有效宽度仅剩5英尺—6英尺。中午时分,行人只能排队通过那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发生交谈,很可能会进一步堵塞人行道。
令人惊讶的是,行人容忍了这类塞路的交谈者。我们做了一个实验,两个研究者在这个路段中间进行了一场马拉松式的谈话。一位研究者这样写道:“为了避免干扰我们的交谈,几乎所有的行人都得靠展示货架那边走,或从停在马路牙子旁边的小汽车那边绕着走。有一位妇女故意挤了我一下。有些人嘴里虽然嘟囔着,不过还是侧身过去了。其他人即使心里在抱怨,表面上并没有流露出来。当他们从我们身边走过时,他们如此彬彬有礼,当他们不得不打断我们的谈话时,他们还会喃喃地道歉。”
观察等人的行人很有意思,尤其是那些等了近1小时的人更有意思。但是,最有趣的当属碰到了不期而遇的人。邂逅是一种发生率很高的事情,所以,在我开始观察人们在街巷里的行为时,邂逅很快就引起了我的关注。但你仔细思考下会发现邂逅其实根本就不是纯粹偶然的。在1小时的时间里,有3 000人会通过一个场所,所以,在那个场所遇到个把你能想出来的朋友、熟人或熟悉的面孔不足为怪,它出现的精算概率的确存在,当然不是完全确定的。如果我们考虑到变化因素,这个概率可能还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