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街头巷尾的社会生活』

我一直很好奇,两个人在人流中邂逅时,他们会在离开人流多远的地方开始他们的谈话?那时,我的假说是,他们会沿着建筑物的墙根,找到一处没有什么人或具有某种缓冲功能的地方驻足,然后开始他们的交谈。我过去认为,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常识。
后来,我们在纽约的若干条大街的拐角处安装了延时摄影机,观察了两个星期。我们在这些拐角处的照片上标记出每一个谈话的地点和谈话的时间长度,并剔除掉那些等待红绿灯过街的人,以及不超过1分钟的那些谈话。
结果是我们始料未及的。我们惊讶地发现,驻足交谈的人并没有离开主行人流;而且,如果他们不在主行人流里的话,他们也会挪进主行人流里。大量的谈话都发生在人流中间,借用一句房地产术语,人流中间恰恰是货真价实的商业要地。在随后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边走边谈的人同样被推进了主行人流里,边走边谈会持续一段路程,但两人一起不会走得太远。如果绘制他们行走的轨迹,我们会发现,谈话的两个人始终没有离开货真价实的商业要地,换句话说,谈话的两个人始终没有离开人流中间。

图注:在萨克斯第五大道百货公司和第五十街的交会处,街头谈话持续2分钟或2分钟以上的位置。数据累积于6月的5天中。注意,谈话主要集中在大街的拐角处。其次集中在入口处的外边。

其他国家的观察者也注意到了这种自拥挤的倾向。盖尔研究了哥本哈根的行人,他绘制的图形几乎与我们的观察一致。乔韦克对澳大利亚的购物中心展开了研究,其结果也与我们的观察相似。乔韦克指出:“与我们的‘常识’相反,我们发现大部分人选择非常靠近这个购物广场人流的地方或能够换乘到这个广场的线路作为他们展开社会交往的场所。相对而言,很少的人会避开人流去聚会。”

关注

手势强化演讲和暂停。一个人可能用暂停来产生效果,用“啊”或者“嗯”之类的声音发出信号,他打算继续说下去。他可能做个手势来传达相同的信息。手势特别重要,如果一个讲话人不是拿演讲当游戏的话,例如,跳过暂停或延长谈话时间。在这种时候,手势很容易触碰手势,例如,把一只手放到另一个人的衣袖上,仿佛在说:“我还没讲完呢。”
大部分接触性手势都是友善的;比较一般的手势之一就是把手搭在另一个人的肩膀上。但是,在谈话中这样做的目的常常是为了实施一种控制。这样做的那个人是主角,在一个特定时刻,至少他试图成为这次谈话的主角。当正在讲话的那个人伸出手,接触另一个人的手臂时,他等于在说:现在不要开始讲,我还没有讲完呢。一个更赤裸裸的强制是按住另一个人的胳膊,让他不要开口。
谁肢体接触谁呢?男人想当然地认为,女人的肢体接触比男人多。我过去也认为是这样,我还有相当好的例证,我录了一段录像,一个妇女在大街上拽每一个人的大衣,这是另一种接触的习惯。但是,我们的一个女研究人员提出了与我不一致的看法,她认为,这样想是典型的男人思维,我们可能需要全面观察。她的确是对的。在随后的街头调查中,我们发现,男人比女人更多地用肢体接触他人。最常见的还是男人用肢体接触男人。
另一项研究得出了类似的结果。心理学家亨利(Nancy Henley)发现,肢体接触与权力和身份强有力地联系在一起。在一次随机观察中,男人做出来的肢体接触最多;男人用肢体接触女人比女人用肢体接触男人要更频繁一些,老人用肢体接触年轻人比年轻人用肢体接触老人要频繁得多。我们的那位女研究人员对喜剧和电视剧中的肢体接触做过分析,结果显示男人在肢体接触上多于女人。如同在生活中一样,在虚构的故事里也是上位者发起肢体接触。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