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主观感觉到的大街』

我投入大量时间来研究纽约的列克星敦大道,特别是从第五十七街到第六十一街之间的4个街段。那段人行道狭窄且拥挤;那段人行道的路面铺装已经破损,到处是洞,隔几步就有一个地铁的通风口栅板;那段人行道有许多设计欠佳的路灯、停车标志、邮筒、垃圾桶,让那段人行道障碍重重;那段人行道的很多表面空间都以永久的方式变成了临时储存场所、报摊、商品展示台、招牌等。那段人行道上还有许多在大街做事的人:发小广告的、展示的、为2楼那些店铺招揽生意的、摊贩、卖小食品的、卖杂货的、乞丐等,他们进一步堵塞了人行道。那段人行道上人声鼎沸,摊贩的吆喝、广播喇叭,还有卖披萨、犹太馅饼、热狗等食品的小摊。人行道边和人行道之上,到处混杂着遮阳篷、门帘、旗幡、霓虹灯招牌。
为什么人们执意使用这段列克星敦大道呢?许多人不得已而为之;那里有一个大型地铁站,他们在那里上班。不过,如果我们追踪行人,我们会发现,如果他们愿意的话,许多行人是可以避开那里,走不那么蹩脚和拥挤的路段的。我们还会发现,在列克星敦大道,越是有障碍的、走不快的人行道越是有能吸引人的地方。人们对列克星敦大道又爱又恨,他们总有很多段子来说列克星敦大道。有些人的确避开了这段列克星敦大道,但是,更多的人之所以出现在这里,是因为他们想去这段列克星敦大道。
他们之所以想去这段列克星敦大道的一个原因是杂乱无章的氛围。无论我们在这段大道的哪个位置上,我们似乎总与另一件事相联系。任何事情都没有清晰的边界。一边是中心商务区的写字楼,另一边是公寓楼和赤褐色的东区住宅区,中间交错分布着百货公司、银行门店、餐馆、酒吧、小商店。特别针对当地居民的商店和服务,如洗衣店、酒店、熟食店等,重复着同样的服务内容代代更替。总而言之,这个地方混杂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当初建立分区就是为了阻止这种功能混杂。

关注

第2层楼

人们到列克星敦大道来的另一个理由是它的2楼。沿着列克星敦大道,那些赤褐色房子里依然有很好的商店,大部分情况下,2层和1层一样开商店和餐馆。在一段延伸了3个街段的列克星敦大道上,我们可以找到这样一些商店:

麦迪逊大道,在第六十九街和第七十街之间:有关第2层楼很好的例子。(图1)

舞蹈工作室
看手相的
美容店
洋娃娃修理店
空手道
中餐馆
美甲店
床垫店
音像制品店
钟表修理店

它们一起产生出一种热闹的景象,尤其是在黄昏以后。当光线转移到了室内,出现了很多移动的剪影:成对跳舞的人,理发师和顾客,靠着窗户坐的一对人。这种景象是使人回忆起双层巴士的一个很好的理由。
2层楼对街面上的第1层具有明显影响。想要行人把头抬起来朝上看,老板们必须想办法让行人注意到他们的店铺。所以,他们把招牌和旗幡从窗子里挂出来,尤其是那些理发店,很有竞争性。在楼梯口,招牌上了人行道。有时,店主会派一个人站在那里拉客,或者往行人手里塞小广告。
有关2层楼的一个很好的例子莫过于第六十街到第七十街之间那一段麦迪逊大道了。那里现在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专业店一条街,但是,它的基本元素却是很一般的。每幢楼有5层楼高,20英尺宽,10幢楼为一个街段;其中一些楼已经被替换了,变成了比较高的楼,在这种情况下,这种赤褐色砂石建筑依然还是那条街的形式和特征。除了少数例外,这些建筑的1层和2层都用于开店,与它们相邻的新建筑也同样延续了这个传统。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