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第六章 主观感觉到的大街』

我投入大量时间来研究纽约的列克星敦大道,特别是从第五十七街到第六十一街之间的4个街段。那段人行道狭窄且拥挤;那段人行道的路面铺装已经破损,到处是洞,隔几步就有一个地铁的通风口栅板;那段人行道有许多设计欠佳的路灯、停车标志、邮筒、垃圾桶,让那段人行道障碍重重;那段人行道的很多表面空间都以永久的方式变成了临时储存场所、报摊、商品展示台、招牌等。那段人行道上还有许多在大街做事的人:发小广告的、展示的、为2楼那些店铺招揽生意的、摊贩、卖小食品的、卖杂货的、乞丐等,他们进一步堵塞了人行道。那段人行道上人声鼎沸,摊贩的吆喝、广播喇叭,还有卖披萨、犹太馅饼、热狗等食品的小摊。人行道边和人行道之上,到处混杂着遮阳篷、门帘、旗幡、霓虹灯招牌。
为什么人们执意使用这段列克星敦大道呢?许多人不得已而为之;那里有一个大型地铁站,他们在那里上班。不过,如果我们追踪行人,我们会发现,如果他们愿意的话,许多行人是可以避开那里,走不那么蹩脚和拥挤的路段的。我们还会发现,在列克星敦大道,越是有障碍的、走不快的人行道越是有能吸引人的地方。人们对列克星敦大道又爱又恨,他们总有很多段子来说列克星敦大道。有些人的确避开了这段列克星敦大道,但是,更多的人之所以出现在这里,是因为他们想去这段列克星敦大道。
他们之所以想去这段列克星敦大道的一个原因是杂乱无章的氛围。无论我们在这段大道的哪个位置上,我们似乎总与另一件事相联系。任何事情都没有清晰的边界。一边是中心商务区的写字楼,另一边是公寓楼和赤褐色的东区住宅区,中间交错分布着百货公司、银行门店、餐馆、酒吧、小商店。特别针对当地居民的商店和服务,如洗衣店、酒店、熟食店等,重复着同样的服务内容代代更替。总而言之,这个地方混杂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当初建立分区就是为了阻止这种功能混杂。

第2层楼

人们到列克星敦大道来的另一个理由是它的2楼。沿着列克星敦大道,那些赤褐色房子里依然有很好的商店,大部分情况下,2层和1层一样开商店和餐馆。在一段延伸了3个街段的列克星敦大道上,我们可以找到这样一些商店:

麦迪逊大道,在第六十九街和第七十街之间:有关第2层楼很好的例子。(图1)

舞蹈工作室
看手相的
美容店
洋娃娃修理店
空手道
中餐馆
美甲店
床垫店
音像制品店
钟表修理店

它们一起产生出一种热闹的景象,尤其是在黄昏以后。当光线转移到了室内,出现了很多移动的剪影:成对跳舞的人,理发师和顾客,靠着窗户坐的一对人。这种景象是使人回忆起双层巴士的一个很好的理由。
2层楼对街面上的第1层具有明显影响。想要行人把头抬起来朝上看,老板们必须想办法让行人注意到他们的店铺。所以,他们把招牌和旗幡从窗子里挂出来,尤其是那些理发店,很有竞争性。在楼梯口,招牌上了人行道。有时,店主会派一个人站在那里拉客,或者往行人手里塞小广告。
有关2层楼的一个很好的例子莫过于第六十街到第七十街之间那一段麦迪逊大道了。那里现在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专业店一条街,但是,它的基本元素却是很一般的。每幢楼有5层楼高,20英尺宽,10幢楼为一个街段;其中一些楼已经被替换了,变成了比较高的楼,在这种情况下,这种赤褐色砂石建筑依然还是那条街的形式和特征。除了少数例外,这些建筑的1层和2层都用于开店,与它们相邻的新建筑也同样延续了这个传统。

什么在吸引行人呢?商品本身无疑是拖住人的关键。列克星敦大道最具吸引力的商品是妇女新潮服装和装饰品。价格也是吸引力的一个方面,而且你听到的都是强调价格的低廉,以及这个价位很快就没了。就现在。所有的商品均为半价。就今天。
但是,非常昂贵的商品对行人也有吸引力。我们研究的一个展示是模特身着美妙绝伦的中国宫廷服饰。虽然那些服装的价格昂贵到只有极少数行人能够承担,那个橱窗依然吸引了很多人,其人数规模超出了正常情况,而且,许多看那个橱窗的人是低收入人群。
我们在这个案例中发现,这个橱窗展示大大提高了销量。一般情况下,我们是很难计算观看人数和实际销量之间的相关性的。一些很有吸引力的橱窗展示实际上引来了许多销售,有些橱窗展示则做不到这一点。当然,不要应用一个标准来衡量好坏。另外,逛街还是一种娱乐,它帮助商店促销,还宣传了那里的周边环境。
吸引行人最多的商品是那些放在行人眼前的商品,行人可以拿起它,感受它。无论哪里的店主在街上展示他的商品,都会明显增加看客;销售二手书的阿戈西书店就是最好的例子之一。橙子、苹果、不值钱的服饰珠宝,甚至一堆剩货都会吸引很多人。看看它们,摸摸那个商品,得到一种感受本身就是目的。
来回踱步,絮絮叨叨的搭讪,能够吸引行人。之所以把商品摆到门外的理由是,商人或他的营业员常常走出店来。如果这个商人是积极的,那么他实际上处于一个理想的位置,把逛街的人变成买东西的人。
活的东西也很能吸引行人。在列克星敦大道上,最有吸引力的展示莫过于宠物店的橱窗了,那里装满了小猫小狗。活人当然也做得很好。当服装模特在布卢明代尔百货公司的橱窗里展示时,那里是最吸引人的。不过,换成一群人可能效果更好。有一次,布卢明代尔百货公司在一个拐角的橱窗里上演了迪斯科舞会,交替出现美丽的姑娘和经理们跳舞。橱窗外吸引了很多人,甚至堵塞了交通。
用真人在橱窗里做展示是可以吸引行人的。出售妇女时尚用品的芙蓉天使专卖店也在列克星敦大道上,它常常用真人在橱窗里做展示,例如,用腿上画了文身图案的姑娘们展示商品或者用真人做形体表演。
但是我看到的最有吸引力的橱窗展示之一是一个什么都不展示的橱窗。邦维特·特勒百货公司用褐色的包装纸覆盖了它的若干个橱窗,在踮起脚尖可以够着的位置上挖了几个小洞。这个举动让逛街的人摸不着头脑。不久,他们排队从那些小洞往里瞅。他们其实看不到多少,这样反而逗乐了他们,他们也渴望看到其他人的反应。

人行道

作为一个极端的例子,我在前一章提到,列克星敦大道的人行道对行人来讲太窄了。现在,我打算考察问题的另一方面。对于如此大的人流来讲,12.5英尺的宽度实在是在开玩笑。

这是列克星敦大道西侧中央车站的一段人行道,一个最拥堵地点上行人人数变动的状况。这个最拥堵地点的人行道宽度为12.5英尺,而高峰时段,每小时通行人数达到4 000人。中午时分,行人人数逐步上升,达到每分钟通行100人的速率,或每小时通行6 000人,行人开始进入车行道。最高行人通行峰值为每分钟120人,他们实际上占用了车行道。(如图)

然而,列克星敦大道对行人依然具有吸引力的是,人们在人行道上的感受,而且,狭窄成了那些人行道的一大特征。有些地方增加了人行道的宽度,却造成了对一条街的不利影响。我们也许不可能确定一个恰到好处的人行道宽度,但是,设置这个目标未必是坏事。
与列克星敦大道相反的另一个极端是郊区的购物中心。那些郊区购物中心的通道很宽,30英尺以上。郊区购物中心的通道从一开始就比较宽。第一代区域购物中心有许多绿色空间,中央通道的宽度达到50英尺— 60英尺。当开发商开始给购物中心加盖屋顶时,他们一定程度地减少了通道的宽度,不过,那些购物中心的通道宽度还有30英尺— 50英尺。宽敞的通道和郊区购物中心被认为让顾客得到了很大的心理收益,是消除市中心拥挤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影响的一剂良方。
但是,购物中心的开发商们开始注意到建设宽阔通道的负面效果。除了建设成本外,当通道非常宽时,通道两侧的商店难以相互照应;在紧凑商业布局的条件下,顾客可能流连忘返,但在具有宽阔通道的郊区购物中心,不会产生那些在紧凑商业布局条件下出现的效应。

亚历山大百货公司的出入口具有若干特征:亚历山大百货公司大厦与这个街角是斜交的,所以,提供了一个特别宽敞的街头,亚历山大百货公司的入口宽18英尺,有8扇旋转门。天气好的时候,把它们敞开,可以起到通风的作用。
那个出入口的设计不错,几乎从不堵塞。从社会角度看,它也不错。许多人在门前聊天。从这个百货公司出来的人常常会稍作停顿,四处张望,仿佛迷了路似的,定下神来之后,再走起来。有些人也就是站在门口,等人或者吃吃冰淇淋。

这张图标出了一天中午12点到下午1点之间在亚历山大百货公司门前停顿的所有人流量。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最集中的地方恰恰是在进出这家商店人流的中间位置上。我们还可以看到,看不见的建筑轮廓线成为人们活动的一个边界。(如图)

纽约的亚历山大百货公司大门前是人们相会、聊天或简单停一停的好地方。我们记录了人们在那个门前停过的地方,这个记录显示,人们停留的位置有簇团的倾向,街角削角的建筑轮廓线似乎成为了一个看不见的边界,划出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布卢明代尔百货公司也在列克星敦大道上,它的南入口与亚历山大百货公司仅隔一个街段。布卢明代尔百货公司的这个南入口是商铺不良出入口的典型。出入口的两边各有1扇旋转门,在它们之间是2扇推门。旋转门不能很好应对人流。在人多的时候,许多人会被大门旋转的节奏搞糊涂了,等着迈步的时间长了,结果错过了进入旋转门的机会。一个男人往左边靠靠,让一位女士先从他的右边通过大门,然后,他会发现自己被卡住了。2扇推门要花点力气才能推开,所以,使用的人少多了。
总之,布卢明代尔百货公司在列克星敦大道上的南入口不能让整个人流顺利通过。就通过4扇门进入商店的顾客数量看,右边的1扇旋转门大体承担了83%,中间的2扇推门仅承担了8%和1%,而另1扇旋转门承担了8%。通过4扇门走出商店的顾客数量与以上分布大体相同,偏向使用右边的那扇旋转门。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