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主观感觉到的大街』

我投入大量时间来研究纽约的列克星敦大道,特别是从第五十七街到第六十一街之间的4个街段。那段人行道狭窄且拥挤;那段人行道的路面铺装已经破损,到处是洞,隔几步就有一个地铁的通风口栅板;那段人行道有许多设计欠佳的路灯、停车标志、邮筒、垃圾桶,让那段人行道障碍重重;那段人行道的很多表面空间都以永久的方式变成了临时储存场所、报摊、商品展示台、招牌等。那段人行道上还有许多在大街做事的人:发小广告的、展示的、为2楼那些店铺招揽生意的、摊贩、卖小食品的、卖杂货的、乞丐等,他们进一步堵塞了人行道。那段人行道上人声鼎沸,摊贩的吆喝、广播喇叭,还有卖披萨、犹太馅饼、热狗等食品的小摊。人行道边和人行道之上,到处混杂着遮阳篷、门帘、旗幡、霓虹灯招牌。
为什么人们执意使用这段列克星敦大道呢?许多人不得已而为之;那里有一个大型地铁站,他们在那里上班。不过,如果我们追踪行人,我们会发现,如果他们愿意的话,许多行人是可以避开那里,走不那么蹩脚和拥挤的路段的。我们还会发现,在列克星敦大道,越是有障碍的、走不快的人行道越是有能吸引人的地方。人们对列克星敦大道又爱又恨,他们总有很多段子来说列克星敦大道。有些人的确避开了这段列克星敦大道,但是,更多的人之所以出现在这里,是因为他们想去这段列克星敦大道。
他们之所以想去这段列克星敦大道的一个原因是杂乱无章的氛围。无论我们在这段大道的哪个位置上,我们似乎总与另一件事相联系。任何事情都没有清晰的边界。一边是中心商务区的写字楼,另一边是公寓楼和赤褐色的东区住宅区,中间交错分布着百货公司、银行门店、餐馆、酒吧、小商店。特别针对当地居民的商店和服务,如洗衣店、酒店、熟食店等,重复着同样的服务内容代代更替。总而言之,这个地方混杂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当初建立分区就是为了阻止这种功能混杂。

关注

亚历山大百货公司的出入口具有若干特征:亚历山大百货公司大厦与这个街角是斜交的,所以,提供了一个特别宽敞的街头,亚历山大百货公司的入口宽18英尺,有8扇旋转门。天气好的时候,把它们敞开,可以起到通风的作用。
那个出入口的设计不错,几乎从不堵塞。从社会角度看,它也不错。许多人在门前聊天。从这个百货公司出来的人常常会稍作停顿,四处张望,仿佛迷了路似的,定下神来之后,再走起来。有些人也就是站在门口,等人或者吃吃冰淇淋。

这张图标出了一天中午12点到下午1点之间在亚历山大百货公司门前停顿的所有人流量。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最集中的地方恰恰是在进出这家商店人流的中间位置上。我们还可以看到,看不见的建筑轮廓线成为人们活动的一个边界。(如图)

纽约的亚历山大百货公司大门前是人们相会、聊天或简单停一停的好地方。我们记录了人们在那个门前停过的地方,这个记录显示,人们停留的位置有簇团的倾向,街角削角的建筑轮廓线似乎成为了一个看不见的边界,划出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布卢明代尔百货公司也在列克星敦大道上,它的南入口与亚历山大百货公司仅隔一个街段。布卢明代尔百货公司的这个南入口是商铺不良出入口的典型。出入口的两边各有1扇旋转门,在它们之间是2扇推门。旋转门不能很好应对人流。在人多的时候,许多人会被大门旋转的节奏搞糊涂了,等着迈步的时间长了,结果错过了进入旋转门的机会。一个男人往左边靠靠,让一位女士先从他的右边通过大门,然后,他会发现自己被卡住了。2扇推门要花点力气才能推开,所以,使用的人少多了。
总之,布卢明代尔百货公司在列克星敦大道上的南入口不能让整个人流顺利通过。就通过4扇门进入商店的顾客数量看,右边的1扇旋转门大体承担了83%,中间的2扇推门仅承担了8%和1%,而另1扇旋转门承担了8%。通过4扇门走出商店的顾客数量与以上分布大体相同,偏向使用右边的那扇旋转门。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