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承载能力』

至此,我们一直都在考虑如何让城市空间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现在让我们再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如果真如我们所愿,把更多的人吸引到了公共空间里来,事情又会如何发展呢?可以想象,吸引了如此之多的人,结果把他们本打算获得的享受都给挤掉了。这种情况已经在国家公园里发生了;这种情况无疑也会在城市里出现。纽约市规划委员会注意到了这种可能性。我们的研究对此是否也可以有些启迪呢?是否有计量城市空间承载能力的方法或管理城市空间承载能力的方法?我们可以断言,多少人就叫人太多了呢?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专门研究了纽约使用率最高的五个可以落座的空间:沿建筑物的台沿,广场台沿和三组长凳。首先,我们记录了在天气不错的条件下,高峰期和非高峰期每一种可以落座的空间平均人数。我们很快发现,可以坐下的人数和实际坐下的人数很不同。在一个使用率最高的地方,我们发现,每100英尺的空间可以落座33人—38人。按照以下不是很精确的规则,这种可以落座的空间的使用人数范围相当一致:如果我们希望估算高峰期使用可以落座的空间的平均人数,那么,使用可以落座的空间的平均人数=可以落座的空间长度/3,这个数字与实际情况八九不离十。
这个数字不是可以落座的空间的物理容量。在那些使用率最高的可以落座的空间里,每100英尺的可以落座的空间大约容纳了60人,这个密度与公共汽车上的密度相同。在特殊情况下,如重大事件发生时,这个数字还会上升,大约达到70人。当然,我们不会看到70人像电话线的桩子一样沿着可以落座的空间均匀分布开来。

西格拉姆大厦广场的台沿。(如图)

关注

还是回到西格拉姆大厦广场的台沿,当午餐时间就要到来的时候,一群人会坐在台阶上;台沿上的人数会在18人—21人之间。在整个午餐时间段里,都会维持这个人数。考虑到如此之大的人来人往变动,台沿上的人数始终徘徊在18人—21人之间,当然很不一般。在2个小时的时间里,几乎每一分钟都有人起身或坐下。整个人数的起伏非常微小。当人数达到21人—22人时,马上就会有人站起身来走开。如果人数下降到18人,总有一个人走过来坐下。自我控制似乎在工作。
有人可能设想设计好的空间间隔。从某个角度上讲,是这样,但是,好的空间间隔并不能真正解释什么。注意,在高峰期,人们是没有时间在整个台沿上实现空间上的均匀间隔的,像电线上的鸟一样,也没有谁因为太挤的缘故离开那里。有些地方会有人紧紧地围坐在一块;而在其他地方,人们之间的确有相当的间隔空间。甚至在三个峰值时间里,12∶50,1∶25和1∶50,这都是实际情况。其实那里还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容纳另外6个人。
但是,那6个人始终未出现。仿佛直觉在告诉人们,什么人数是一个地方的满员人数,让他们合作起来,维持这个人数状态,或乖乖地离开,或坐下,或不坐下,保持范围以内的人员密度。偶然事件当然也会发生,4个朋友挤在一个空间里,而把另外三个空间闲置起来,给3个独来独往的人留下位置。但是,从整体上讲,偶然事件会很规则地发生。
无论是什么机制,似乎存在一种规则在影响着人们选择最相邻的物理空间。这就决定了这个地方的有效容量。有效容量并非静态不变的,也不能仅仅用数字表达。有些定性方面需要加以考虑——人们是否舒适,是否很快离开或逗留。对不同的人,这些因素可能很不一样。
人数变化甚至还会有某种像音乐一样的跳动。下午1∶50,快节奏出现了。这很正常,常常发生。地面的流动节奏也加快了:最后那些来吃午餐的人,也该回去工作了。这张西格拉姆大厦广场图看上去很像一个自动钢琴打孔纸卷,所以,我很惊讶,如果真拿这些去演奏,会是一种什么样的音乐。一个作曲家朋友对此着了迷,他说,使用正确的调式可以做些编排,它是音乐。我希望有一天,这张记录会是:西格拉姆大厦广场北前台沿一天的生活,柔板。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