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承载能力』

至此,我们一直都在考虑如何让城市空间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现在让我们再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如果真如我们所愿,把更多的人吸引到了公共空间里来,事情又会如何发展呢?可以想象,吸引了如此之多的人,结果把他们本打算获得的享受都给挤掉了。这种情况已经在国家公园里发生了;这种情况无疑也会在城市里出现。纽约市规划委员会注意到了这种可能性。我们的研究对此是否也可以有些启迪呢?是否有计量城市空间承载能力的方法或管理城市空间承载能力的方法?我们可以断言,多少人就叫人太多了呢?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专门研究了纽约使用率最高的五个可以落座的空间:沿建筑物的台沿,广场台沿和三组长凳。首先,我们记录了在天气不错的条件下,高峰期和非高峰期每一种可以落座的空间平均人数。我们很快发现,可以坐下的人数和实际坐下的人数很不同。在一个使用率最高的地方,我们发现,每100英尺的空间可以落座33人—38人。按照以下不是很精确的规则,这种可以落座的空间的使用人数范围相当一致:如果我们希望估算高峰期使用可以落座的空间的平均人数,那么,使用可以落座的空间的平均人数=可以落座的空间长度/3,这个数字与实际情况八九不离十。
这个数字不是可以落座的空间的物理容量。在那些使用率最高的可以落座的空间里,每100英尺的可以落座的空间大约容纳了60人,这个密度与公共汽车上的密度相同。在特殊情况下,如重大事件发生时,这个数字还会上升,大约达到70人。当然,我们不会看到70人像电话线的桩子一样沿着可以落座的空间均匀分布开来。

西格拉姆大厦广场的台沿。(如图)

关注

我在其他空间使用上也发现相同的模式。路边停车就是其中之一。与在台沿上落座的人一样,路边停车的似乎主要是短时间停车的人。实际上,恰恰是长时间停车的人主导了路边停车活动;长时间停车的人数超出了比例,他们占据了大量有效停车时间。
就小公园和广场的设计而言,密度研究产生了令人鼓舞的结果。概括起来讲,容量是自我调整的。人们自己决定一个地方可以承载的人数,人们自己处理得非常好。设计师不需要担心他们可能让一个地方太有吸引力了,太拥挤了。设计师们应该担心的恰恰是事情的另一面。大部分城市空间的承载能力远远超出它们本身具有的使用水平。
能够吸引最高密度人的地方没有几个,它们提供了最令人鼓舞的经验。当它们可能事实上成为最拥挤的地方时,那里也是最令人愉悦的、最不拥挤的地方。敏感设计,以及博大的胸怀,提供了这种异常空间。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