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世阿弥“花风幽玄”的美学 https://shimo.im/docs/473QMyBwjmf7La3w/ 』
▷风姿花传
▷至花道
▷能作书
▷花镜
▷游乐习道风见
▷九位
▷拾玉得花
▷申乐谈议
世阿弥(1363—1443)是日本古典戏剧样式——“能乐”的集大成者,他在中晚年时期写给其艺术继承人的关于能乐创作、演出、观赏、传承等问题的一系列“秘传”(又称为“秘传书”),在东方传统戏剧理论史上独树一帜,自成系统,不仅具有戏剧理论的意义,也具有东方美学乃至世界美学的价值。世阿弥将普通名词“花”用作基本概念,以花的自然特性来论述能乐的美感特征,又以“风”及若干“风”字词组来描述能乐艺术种种复杂的动态变化,“花”与“风”一静一动,达成空间性与时间性的一横一纵,合称为“花风”。“花风”最完美的结合就是“花风幽玄”或“幽玄”。世阿弥用“幽玄”这个汉字概念来描述能乐作为“神乐”(申乐)的神圣性、艺术高深度与超现实之美。
——「译者序」
申乐演出登场时,最初的第一段唱腔、初次亮嗓子,都应是恰到火候的微妙的一瞬间。快了不行,晚了也不行。
首先,演员从后台走出后,走到桥廊,途中停下,亮相,就在观众内心都期待“啊,就要亮嗓子啦”的同时,及时地开唱,似这样应观众的期待而即时歌唱,就是“即时感”。假如这一时机稍微错过了一点,观众紧张的期待感就会有所放松,随后的歌唱就与观众的期待不甚合拍。而最初亮嗓子的时机,就存在于观众的“气”之中。合于观众之“气”的一瞬间,除了演员凭直觉感知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只有那一瞬间,人们的眼光都被演员的眼神吸引过来,是当日演出中最重要的时刻。
一般来说,在桥廊中最初亮嗓的位置,应该是桥廊的三分之一处,唱到第二句时,恰好走到桥廊与舞台的连接处。演员的脸部应与贵人观客包座的高度相平行,并且要朝着贵人观客的方向。在屋内表演和酒宴上演出,演员的脸部要朝向观客,但不能盯着观客。舞蹈时手的高度要与脸部相适应,在做手指动作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对着贵人观客的脸的方向。无论是在宽敞的地方、狭窄的地方,或者在酒宴的唱和演出,演技都在于身姿,对此要格外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