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潘力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1—1867)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17世纪后半叶,日本列岛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进入太平盛世,普通百姓的经济能力大幅提高。急速发展的江户地区形成消费中心,培育了成熟的市民阶层和发达的商业文化。浮世绘就是出自民间画工手笔的大众艺术,以流畅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描绘日常生活、民俗风景,和普通百姓难得见到的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和春宫魅惑,鲜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包罗万象,也被称为“江户绘”,可以说是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

——「序章:日本美术溯源」

【第一章 浮世之绘】

从17世纪末开始,日本文化中心从古老的京都逐渐转移到幕府所在地江户,日本美术的特征亦自崇尚图案化的装饰意匠演化为以市井为舞台、以民生百态为题材的风俗描绘,浮世绘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浮世绘可解读为“虚浮世界的绘画”,以世俗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因与出世超脱相对,喻入世行乐、人生如过眼烟云之意。几乎所有的浮世绘画师都对当时的流行风尚投以强烈关注并有所反应,同时在表现技法上不断翻新花样。浮世绘有手绘和水印木刻版画两种类型,但现在所说的浮世绘一般指后者,浮世绘的主要成就及其在美术史上的意义也来自版画的形式,因此本书的主要内容集中在版画上。

关注

官女观菊图
岩佐又兵卫
纸本淡彩
132厘米×55厘米
17世纪前期
东京 山种美术馆藏

江户时代初期,被称为“町绘师”的民间画师的风俗画没有明显的流派特征,虽然这个时期的绘画基本以京都及周边地区为中心,但描绘江户景观的《江户名所游乐图屏风》之类的作品已开始出现。值得一提的是,当年众多的民间画师基本上都名不见经传,唯独一位名为岩佐又兵卫(1578—1650)的画师受到学界的特别关注。他别名“浮世又兵卫”,目前可以确认他的作品有《三十六歌仙图匾额》,在画面后方题有“宽永十七年六月十七日绘师土佐光信末流岩佐又兵卫尉胜以图”。后来陆续发现的作品,如《官女观菊图》中丰颊长额的女性形象,以及许多绘卷中的人物表现和浓厚的生活气息,都与后来的浮世绘一脉相承。由于他的作品最早开始描绘世俗生活,因此也被认为是日本绘画中出现早期浮世绘倾向的象征性始祖。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