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潘力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1—1867)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17世纪后半叶,日本列岛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进入太平盛世,普通百姓的经济能力大幅提高。急速发展的江户地区形成消费中心,培育了成熟的市民阶层和发达的商业文化。浮世绘就是出自民间画工手笔的大众艺术,以流畅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描绘日常生活、民俗风景,和普通百姓难得见到的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和春宫魅惑,鲜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包罗万象,也被称为“江户绘”,可以说是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

——「序章:日本美术溯源」

【第一章 浮世之绘】

从17世纪末开始,日本文化中心从古老的京都逐渐转移到幕府所在地江户,日本美术的特征亦自崇尚图案化的装饰意匠演化为以市井为舞台、以民生百态为题材的风俗描绘,浮世绘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浮世绘可解读为“虚浮世界的绘画”,以世俗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因与出世超脱相对,喻入世行乐、人生如过眼烟云之意。几乎所有的浮世绘画师都对当时的流行风尚投以强烈关注并有所反应,同时在表现技法上不断翻新花样。浮世绘有手绘和水印木刻版画两种类型,但现在所说的浮世绘一般指后者,浮世绘的主要成就及其在美术史上的意义也来自版画的形式,因此本书的主要内容集中在版画上。

关注

除了政府公许的吉原之外,江户还有多处私下经营的色情街区,日语称为“冈场所”。《汤女图屏风》原为四折屏风画,据考右边应还有一组男性群像。这是一群当时在温泉澡堂里打工兼事色情业的女子,左起第二人身上的“浴”字表明了她们的身份。线条流畅、造型简洁的美人图,洋溢着活泼的生命感。由此可见风俗画不仅描绘开放的世俗行为,在追求故事性的同时也以表现女性美为主。以宽永时期为中心的风俗画开始出现初期手绘浮世绘,这不仅与歌舞伎和游廓的主题有共通性,还有表现现实女性美的共同追求。宽永时期的《舞踊图屏风》,一扇屏风描绘一个人物,后来挂轴画中的单人美女图即由此演变而来。

汤女图屏风
纸本金地着色
80.1厘米×72.5厘米
17世纪前期
静冈 MOA美术馆藏

黄表纸、洒落本等文学形式也对吉原故事大书特书,由此诞生了细腻描写特定场合下特定人物关系的“游里文学”。精通吉原之道甚至娶吉原游女为妻的江户文人、浮世绘画师山东京传,在他1787年刊行的洒落本《古契三唱》中有诗曰:“新拓江都地,青楼美人多。珊瑚翡翠枕,锦绣鸳鸯褥。武藏镫悬思,常陆绅绣情。朝朝云雨契,夜夜郎君新。”淋漓尽致地道出了吉原欢场的浮华和奢靡。
吉原是与歌舞伎町齐名的游乐欢场,江户人通常将二者相提并论,称作江户的“二大恶所”。正是吉原和歌舞伎一道成为浮世绘生长的土壤,吉原、歌舞伎、浮世绘三位一体,是江户平民文化的三大支柱。日本历史学家竹内诚明确指出:“江户吉原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但若离开吉原,江户文化将无从谈起。”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