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潘力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1—1867)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17世纪后半叶,日本列岛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进入太平盛世,普通百姓的经济能力大幅提高。急速发展的江户地区形成消费中心,培育了成熟的市民阶层和发达的商业文化。浮世绘就是出自民间画工手笔的大众艺术,以流畅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描绘日常生活、民俗风景,和普通百姓难得见到的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和春宫魅惑,鲜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包罗万象,也被称为“江户绘”,可以说是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
——「序章:日本美术溯源」
菱川师宣所作绘本的特点是大画面,基本上跨页对开,文字被压缩到上方五分之一左右的位置,形成了与传统版画截然不同的风格。有史以来插图从属于文字的传统形式被颠倒过来,版画成为出版物的主要内容。木版画的粗犷线条与明快的黑白对比,细致入微的手法很好地传达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包括男性的力量与动感、女性的娇柔与妩媚,成为反映当时社会风俗的传神之作。充满活力的江户民风是来自京都的传统版画所无法表达的。因需求量骤增,菱川师宣不断应约为各家出版商绘制画稿,声名渐大,成为浮世绘以水印版画形式制作的先声。
为了满足大众的阅读需求,菱川师宣在摆脱了画面对文字的依赖之后,很快又将画面从册装图书的形式中彻底独立出来,创造了单幅版画,日语称为“一枚拓”,这是浮世绘的基本样式。浮世绘与传统绘本及小说插图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它是单幅版画。菱川师宣的浮世绘基本上都是多幅系列,大部分为12幅一套,日语称为“组物”,类似中国传统绘画的册页,这种形式也为后来的浮世绘画师们所沿袭。
吉原之体 扬屋大寄
菱川师宣
墨拓笔彩
41厘米×27.4厘米
17世纪80年代
私人藏
菱川师宣制作于天和年间(1681—1683)的《上野花见之体》和《吉原之体》是他较早的单幅系列版画。上野和浅草两个地区是江户时代平民文化的摇篮,也吸引着全国各地进京的游客。这里是浮世绘的故乡,江户隅田川流域周围的平民日常生活场景很多都由浮世绘描绘出来。《上野花见之体》系列共13幅,从不同场面全景式地描绘了樱花胜地上野的赏花情景;《吉原之体》是以当时的色情业区吉原风俗为题材的系列,以单幅版画的形式刻画了吉原地区从山间野趣到市井生活的场景。菱川师宣吸收大和绘柔丽的线描手法,使以往版画的僵硬线条变得飞动且富有弹性。为了满足富有阶层的需求,菱川师宣还将部分版画用彩笔手工上色,为后来多色套版的出现埋下了伏笔,是早期描绘平民文化的浮世绘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