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潘力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1—1867)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17世纪后半叶,日本列岛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进入太平盛世,普通百姓的经济能力大幅提高。急速发展的江户地区形成消费中心,培育了成熟的市民阶层和发达的商业文化。浮世绘就是出自民间画工手笔的大众艺术,以流畅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描绘日常生活、民俗风景,和普通百姓难得见到的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和春宫魅惑,鲜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包罗万象,也被称为“江户绘”,可以说是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
——「序章:日本美术溯源」
素有“北尾三杰”之称的北尾政演(1761—1816)、北尾政美(1764—1824)、窪俊满(1757—1820)等均是佳作频出的画师。他们的共同点在于也是以制作绘本为主,单幅锦绘较少。北尾政演的画业几乎都集中在黄表纸的插图上,18世纪80年代(天明年间)是他画业的高峰期,制作插图逾百幅。此外,他还有很好的文学才能,自1779年(安永八年)开始北尾政演就兼任文学创作,在制作浮世绘的同时,也以戏作名“山东京传”撰写各类戏作的脚本,在文学与绘画两个领域都得到世人的认可。北尾政演至今可考的单幅锦绘有50余幅,主要制作于18世纪80年代前期。代表作《青楼名君自笔集》,以新年的吉原为题材,描绘衣冠豪华的花魁们,细致的描绘表现了吉原的奢华气氛,背景上配以花魁自题的和歌与中国古典诗词,可见他对文学的关注。19世纪00年代(宽政至文化年间)之后,他放弃了北尾政演的画名,专注于黄表纸的创作,并委托其他画师为其制作插图,此后以山东京传的艺名活跃于文学界。
六玉川 野路之玉川
窪俊满
大版锦绘
38.7厘米×26厘米
18世纪后期
山口县立萩美术馆 浦上纪念馆藏
窪俊满早年曾随南苹派画师学画,1779年(安永八年)前后入北尾重政门下,两年后开始发表小说插图。锦绘技术发明之后,18世纪80年代末浮世绘曾一度流行避免使用鲜艳色彩的手法,日语称为“红嫌”,顾名思义,红色的使用受到限制,画面偏向冷色调。这正符合窪俊满的美学趣味,他以此制作了不少颇具特色的版画,代表作包括《六玉川》系列,其中人物形象舒展,色彩淡雅,带着古朴的诗意。与此同时,窪俊满还制作了许多手绘美人画,从中不难看出南苹派的风格手法。窪俊满同样具有很好的文学修养,也作为狂歌师和戏作者发表作品,狂歌号为“一节千杖”。他画业的后期主要从事狂歌拓物的制作,拓物是免费派送的非卖品,在制作技法上较之作为商品的锦绘更加追求豪华。窪俊满被公认为多才多艺的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