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潘力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1—1867)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17世纪后半叶,日本列岛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进入太平盛世,普通百姓的经济能力大幅提高。急速发展的江户地区形成消费中心,培育了成熟的市民阶层和发达的商业文化。浮世绘就是出自民间画工手笔的大众艺术,以流畅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描绘日常生活、民俗风景,和普通百姓难得见到的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和春宫魅惑,鲜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包罗万象,也被称为“江户绘”,可以说是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
——「序章:日本美术溯源」
1
青楼十二时 丑之刻
喜多川歌麿
大版锦绘
36.6厘米×24厘米
约1794年
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历史博物馆藏
2
子之刻
36.7厘米×24.1厘米
3
寅之刻
36.8厘米×24.1厘米
4
卯之刻
36.6厘米×24厘米
5
申之刻
36.7厘米×24厘米
6
酉之刻
36.7厘米×24厘米
1
戌之刻
36.7厘米×25.1厘米
2
亥之刻
36.8厘米×25.4厘米
《青楼十二时》系列是喜多川歌麿表现吉原生活细节的代表作。当时江户没有严格的时间概念,按照习俗,一个“时刻”即两小时。全系列共12幅,随时间推移选择了游女生活中有代表性的内容,体现出喜多川歌麿对吉原风俗了如指掌以及对游女生活的细致观察。
《子之刻》为午夜12时左右,正在收拾被褥准备就寝,蹲着折叠衣裳的是被称为“振袖新造”的见习游女。
《丑之刻》为深夜2时左右,起床外出的游女手执用于照明的纸捻,正在蹬拖鞋。背景上施设的金粉衬托出珊阑夜色,睡眼惺忪的神情颓废而缠绵,这是该系列中最精彩的一幅,也是喜多川歌麿单人全身作品中的杰作,入木三分地刻画了游女的精神面貌。
《寅之刻》为凌晨4时左右,两位游女围坐在火炉前谈兴正欢,似乎正在吃早点。右边的游女身披男性外衣,暗示了特定的场合。
《卯之刻》为清晨6时,按照吉原的规矩,无论任何身份的客人都必须在6时前离开。画面上的游女正在替客人穿衣,男性服装的内衬上印有狩野派画师的作品,表现了受制于宽政改革的禁奢令,当时的富人流行将奢华装饰藏在暗处的时代特征。
1
辰之刻
37.3厘米×24.8厘米
2
巳之刻
36.4厘米×22.8厘米
3
午之刻
36.7厘米×24.2厘米
4
未之刻
36.8厘米×24.2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