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潘力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1—1867)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17世纪后半叶,日本列岛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进入太平盛世,普通百姓的经济能力大幅提高。急速发展的江户地区形成消费中心,培育了成熟的市民阶层和发达的商业文化。浮世绘就是出自民间画工手笔的大众艺术,以流畅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描绘日常生活、民俗风景,和普通百姓难得见到的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和春宫魅惑,鲜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包罗万象,也被称为“江户绘”,可以说是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
——「序章:日本美术溯源」
鸟文斋荣之出生于名门武士之家,原名细田时富,俗称民之丞。其祖父与曾祖父都在幕府中担任过公职,因此据说其画名“荣之”系幕府将军德川家斋所赐,这在浮世绘画师中是罕见的。
鸟文斋荣之早年曾随御用狩野派画师荣川斋典信习画,后来又拜民间画师文龙斋学习浮世绘,他的画名便综合采用了两位老师的名字。尤其是正宗的狩野派技法为他日后的手绘美人画打下了坚实基础。他于1785年(天明五年)开始画插图,并逐渐转向锦绘的制作。如前所述,鸟文斋荣之是与喜多川歌麿同时代的又一位人气画师,两人也成为当然的竞争对手。较之喜多川歌麿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大首绘,鸟文斋荣之则以站立的全身像取胜。因此,他没有将女性的细腻表情乃至心理活动作为表现重点,而是以理想化的样式与喜多川歌麿相抗衡。他以大画面的全身像和多幅联画见长,画风挥洒大气,人物舒展挺拔,明显可见鸟居清长风格的影响。1792年(宽政四年)前后,几乎在喜多川歌麿推出大首绘的同时,鸟文斋荣之也基本确立了个人风格,最大特点在于人物动态趋于宁静,造型苗条修长,墨线流畅,通过抑制人物动作而凝聚出优雅的静态美。这些特点集中体现在分别以吉原花魁与艺妓为模特的《青楼美撰合》与《青楼艺者撰》两个系列中,也是鸟文斋荣之的代表作。
《青楼美人六花仙》系列表现出鸟文斋荣之在宽政中期之后的新风格,人物动态出现了新的变化,优雅的坐姿不同于以往亭亭玉立的美人像,也与喜多川歌麿的风格拉开距离。较之喜多川歌麿长于表现女性的肉体美与性格差异,鸟文斋荣之的笔下人物更趋典雅清澄,富于理想化。在日语中“花仙”与“歌仙”同音,他借此比喻吉原六位有真实姓名的花魁,静谧中洋溢着温馨的书卷气息,这也是鸟文斋荣之个人品格的写照,他将自己的精神境界寄托于对古典趣味的营造之中。
自锦绘发明以来,从铃木春信到矶田湖龙斋,从鸟居清长到喜多川歌麿,在美人画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到从追求理想化造型到向古典趣味回归,进而注重写实,重点表现现世美人的流变脉络。鸟文斋荣之在重塑铃木春信的古典雅趣之际,也借鉴了矶田湖龙斋的模拟手法,通过局部道具或环境氛围的描绘,鸟文斋荣之的现世美人像洋溢着与众不同的古趣。此种高雅的画风、静谧的品位不难从鸟文斋荣之的家庭背景找到某种渊源,毕竟是武家名门,潜移默化的女性观自然渗透在他的笔下。
青楼艺者撰
鸟文斋荣之
大版锦绘
39厘米×25.8厘米
约1796年
巴黎 吉梅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1
风流琴棋书画 琴
菊川英山
大版锦绘
38.8厘米×25.4厘米
1804—1818年
东京 平木浮世绘财团藏
2
青楼五节句游 重阳
菊川英山
大版锦绘
39.2厘米×27厘米
1804—1818年
东京 平木浮世绘财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