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潘力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1—1867)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17世纪后半叶,日本列岛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进入太平盛世,普通百姓的经济能力大幅提高。急速发展的江户地区形成消费中心,培育了成熟的市民阶层和发达的商业文化。浮世绘就是出自民间画工手笔的大众艺术,以流畅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描绘日常生活、民俗风景,和普通百姓难得见到的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和春宫魅惑,鲜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包罗万象,也被称为“江户绘”,可以说是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
——「序章:日本美术溯源」
《大文字屋内 本津江》是溪斋英泉的系列花魁图之一,大文字屋是位于江户新吉原京町一丁目的妓馆。这幅作品巧妙利用花魁本津江的名字来比喻大津绘。大津绘是滋贺县大津市从江户时代初期开始作为地方特产的民俗绘画,有各种各样的画题,花魁和服的前襟上画满了大津绘的典型题材。左上方的“藤娘”(紫藤花少女)戴着黑色斗笠,身穿藤蔓图案和服,手里举着紫藤花枝,是最有代表性的寄托美好愿望的传统图像,也是歌舞伎名剧,至今依然被制作成人偶广为流传;右下方的“鬼之寒念佛”,鬼穿着僧衣,讽刺披着慈悲外衣的伪善者。花魁腰上系的葫芦象征“瓢箪鲶”,也是大津绘的题材之一。15世纪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持提出一桩参禅的公案,瓢箪即葫芦,一个人用葫芦去摁水里的鲶鱼,圆的葫芦和滑的鲶鱼,不可能摁得住,比喻达不到目的。画僧如拙奉命画成水墨画《瓢鲶图》,兼有马远山水和梁楷人物的神韵,是日本美术史上的名作。
大文字屋内 本津江
溪斋英泉
大版锦绘
37.5厘米×25.5厘米
19世纪前期
私人藏
由于溪斋英泉用心在色彩配置上采用尽可能简约的手法,他笔下的颓废风格的美人画尚未跌入没落的低俗。他的美人画表现对象主要是游女,但动态造型独到,透露着鲜活的生命力。溪斋英泉甚至在江户的根津经营过一段时间的妓院,几乎没有哪一位浮世绘画师能像他那样,对游女们的生活形态以及心理活动有着独到的观察和理解。溪斋英泉不仅制作全身美人像,也留下了许多大首绘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