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潘力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1—1867)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17世纪后半叶,日本列岛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进入太平盛世,普通百姓的经济能力大幅提高。急速发展的江户地区形成消费中心,培育了成熟的市民阶层和发达的商业文化。浮世绘就是出自民间画工手笔的大众艺术,以流畅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描绘日常生活、民俗风景,和普通百姓难得见到的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和春宫魅惑,鲜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包罗万象,也被称为“江户绘”,可以说是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
——「序章:日本美术溯源」
歌川派是19世纪中期席卷幕末江户浮世绘界的最大流派,开山鼻祖是18世纪末的浮世绘画师歌川丰春(1735—1814),门下画师多达150余人。歌川派画师几乎涵盖了浮世绘的所有题材,不仅着眼于画面的靓丽,也与生活紧密相连。歌川派反感“画家”和“画师”的称呼而称自己为“画工”,并经常在作品上署名“画工 歌川某某”。歌川派有非常细致的师承和分支,在成为歌川派弟子之后,如果技能得到认可,则可以正式入门,以歌川为姓命名,并允许使用其他流派没有的歌川独特的家纹“年之丸”,也称为“年玉”。家纹通俗易懂,带有家纹的和服成为当时江户戏剧小屋的入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