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潘力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1—1867)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17世纪后半叶,日本列岛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进入太平盛世,普通百姓的经济能力大幅提高。急速发展的江户地区形成消费中心,培育了成熟的市民阶层和发达的商业文化。浮世绘就是出自民间画工手笔的大众艺术,以流畅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描绘日常生活、民俗风景,和普通百姓难得见到的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和春宫魅惑,鲜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包罗万象,也被称为“江户绘”,可以说是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
——「序章:日本美术溯源」
歌川国贞出生于江户本所的经营渡船场之家,十五六岁时拜歌川丰国为师,成为其入门弟子。22岁左右以国贞为名开始发表美人画、小说插图及歌舞伎画等浮世绘。歌川国贞大约从1811年(文化八年)开始以“五渡亭”为画号,这是他创作的高峰期。据说五渡亭的号是狂歌师大田南畝为他起的,歌川国贞非常喜欢这个画号,即使后来还使用其他画号,但五渡亭一直用到1843年(天保十四年)。这一时期的美人画最具生活气息,更加直接地表现日常风景。与前辈喜多川歌麿、鸟文斋荣之等人的典雅风格不同,更加贴近平民审美趣味。歌川国贞在1844年(弘化元年)继承歌川丰国之名,自称“二代丰国”。但由于歌川丰国去世后很快由其养子歌川丰重继承了二代之名,今天的日本学界将其称为“三代丰国”。
当世美人合 打扮中的艺伎
歌川国贞
大版锦绘
38.9厘米×26厘米
19世纪前期
东京 静嘉堂文库藏
歌川国贞倾慕江户中期的画家、艺人英一蝶(1652—1724),自学他的绘画风格。英一蝶在学习当时已经形式化的狩野派的同时,也被浮世绘所吸引,通过加入古典的轻妙恶搞和俳谐趣味,以超越岩佐又兵卫和菱川师宣的都市风俗画为目标,作品充满市井风俗和生活气息,有着民间画师的风格。歌川国贞从1827年(文政十年)前后开始使用的画号“香蝶楼”就是取自英一蝶的“蝶”字和他的名字“信香”的“香”字。从他的作品画面上也不难看到英一蝶的影响,尤其是手绘浮世绘有着细腻精致的品位。
《当世美人合》是以花魁、艺伎为主题的系列,集中体现出歌川国贞线描的典型风格。《打扮中的艺妓》中的艺伎姿态妖娆,有歌川国贞的大首绘里极少见的弯曲的动作。上方的扇形框内的图案是用包袱布包着的三味线纸箔、火石和火镰,后两者是用来点燃净身出门的篝火,这些道具巧妙地暗示了艺妓急于化妆出行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