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潘力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1—1867)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17世纪后半叶,日本列岛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进入太平盛世,普通百姓的经济能力大幅提高。急速发展的江户地区形成消费中心,培育了成熟的市民阶层和发达的商业文化。浮世绘就是出自民间画工手笔的大众艺术,以流畅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描绘日常生活、民俗风景,和普通百姓难得见到的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和春宫魅惑,鲜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包罗万象,也被称为“江户绘”,可以说是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
——「序章:日本美术溯源」
【第五章 风景花鸟画】
江户时代后期,平民旅行热不断升温,由此催生了大量以“名所”和“街道”为主题的浮世绘系列。日语的“名所”即“景点”或“名胜”,“街道”即道路,名所绘和街道绘就是表现各地名胜和江户通往外地主要道路沿途风景的绘画。19世纪30年代(天保年间)是浮世绘风景画的成熟期,也恰是日本民间旅行热潮兴起之际,富裕起来的江户平民拥有较大的国内旅行自由。得益于幕府推行的“参勤交代”制度,各地道路交通和沿途食宿设施日趋完善,18世纪之后,从偏远的山坳到汪洋中的孤岛,都有道路或舟船连接。因此,当美人画和歌舞伎画日渐没落之际,风景画成为浮世绘这个多彩的平民艺术的最后一场嘉年华。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来自西方和中国的艺术也对浮世绘风景画产生了更直接的影响。
歌川广重的晚期作品《雪月花》系列由《木曾路之山川》《武阳金泽八胜夜景》《阿波鸣门之风景》三幅构成,均为全景式的宽银幕构图,具有纯粹的大风景趣味。“雪月花”是日本传统审美样式的高度概括,凝练了日本民族对自然、气候以及色彩的敏锐感觉和无限情怀,历来是文人雅士吟诗赋曲作画的经典题材。木曾路是江户北部山区中山道的一部分,满幅构图使《木曾路之山川》雪景磅礴大气,颇有中国北宋山水的气势;金泽八景位于今天神奈川县横滨市金泽区,是日本著名的风景胜地,《武阳金泽八胜夜景》皎月如洗,俯瞰构图的横向线条形成了开阔的视野,万籁俱寂;《阿波鸣门之风景》取材于德岛县鸣门市孙崎与淡路岛之间的鸣门海峡,歌川广重创造性地将花的概念延引为浪花。这里由于海面狭窄,涨潮时呈周期性地旋涡翻滚,是日本的著名海景之一。尤其是每年四月大潮时蔚为壮观,由“波浪之花”令人联想到盛开的阳春之花。
木曾海道六十九次 洗马
歌川广重
大版锦绘
37.3厘米×25.2厘米
约1837年
东京 太田纪念美术馆藏
六十余州名所图会 江户 浅草市
歌川广重
大版锦绘
36厘米×24.5厘米
1853年
私人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