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喜剧通论
——形式的喜剧性和动作的喜剧性——喜剧的张力
▷第二章 情境的喜剧性和语言的喜剧性
▷第三章 性格的喜剧性

【第三章 性格的喜剧性】

喜剧具有一种模棱两可的性质。它既不完全属于艺术,也不完全属于生活。一方面,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如果我们无法像在剧院包厢中观看表演一样旁观他们的行为,我们就不会因为他们而发笑。他们在我们眼中之所以可笑,是因为他们为我们上演了一场喜剧。但另一方面,即便在剧场中,笑的乐趣也不是一种纯粹的乐趣,我指的是一种完全审美的、完全无利害关系的乐趣。笑中夹杂着一种隐藏的念头,即使我们自己没有,这个念头也是社会为我们准备的。其中有一种不为人知的意图,那就是羞辱某人,当然,这也是为了至少在外表上纠正他。因此,喜剧比悲剧更接近现实生活。悲剧越是宏大,诗人为了从中提炼出纯粹的悲剧性,所要对现实进行的加工就越深刻。相反,只有在杂耍和闹剧等内在形式中,喜剧才能与现实有所不同:它越是高级,越是趋向于与生活混为一体,而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场景离高级喜剧如此之近,以至于剧院可以毫无改动地将其据为己有。

关注

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认为每一种性格都具有喜剧性,前提是我们把性格理解为一个人在其内心中浑然天成的、一旦形成便可以像机器那样自动运作的机制。这就好比我们不断重复自己。因此,这也是其他人能够模仿我们的部分。具有喜感的人物是一种类型。反过来说,与某个类型相似的东西往往也带有喜感的成分。我们可能与一个人交往已久,却没有发现这个人有什么可笑之处;但如果有人利用偶然的机会,将这个人比作某个戏剧或小说中的著名角色,那么至少在那一瞬间,我们会觉得这个人有些可笑。然而,这个小说中的角色本身可能并不具有喜感,但和这个角色相似却是具有喜感的。让自己忘乎所以是具有喜感的;主动去适应一个已准备好的框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具有喜感的;而最具有喜感的莫过于自己成为一个框架,让其他人随时可以融入其中,也就是说,将自己逐渐固化为一种性格。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