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前提出一些要求,在 GitHub 手机版里扔给 Coding agent 后睡觉。重构代码的工作在云端自动运行,第二天起来审核 PR,一种全新的工作流程。其实 PR 一般十分钟左右就建好了,只是很享受躺床上用手机下指令的优雅和从容。上个月我曾预想到的,这个月就成了现实,AI 发展速度着实有点惊人。
人在健康的时候,有无数个烦恼;人一旦不健康了,也就剩下一两个烦恼了。
用 AI Agent 编码,修复过程更倾向于新增代码,所以如果出现了问题,AI 就会叠加补丁去修复,导致代码量越来越多越来越乱,像屎山方向发展。忽然觉得 AI 时代屎山代码可能会成为常态,开发者根本不需要也没有精力去知道太多细节,只要不断完善测试让测试能通过即可。至于那些废代码反正没人会去读了,留着放那也无妨。因为接手代码的可能是另外一个更强大的 AI 而不再是人类同事。
今天才搞清楚了 Github Copilot Coding agent 用的是 Sonnet 4 的模型。怪不得用起来感觉棒棒的。
https://www.reddit.com/r/github/comments/1m2cmit/comment/n3pcg55
最近感觉 AI 的下游应用越来越多了,随着大模型 Token 成本越来越低,AI 会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各样的软件硬件中。接下来可能需要用到 AI 聊天窗口的机会将越来越少。
Coding Agent 时代版本管理非常重要,经常需要回退和切换分支,合并等。分支多了,有时候真的会自己把自己搞晕。这几天在用 GitHub Copilot Coding Agent 的过程中,做的 Git 分支管理,回退等操作比我之前好多年加起来的都要多。编码淡化了,测试和版本控制成了最重要的核心任务。
@dimlau 试用一下确实不错,感觉地图有点多余。直接 Prompt 里也能出图。背景都是固定的一些景点,不能随意选地方然后自拍。
每天会有大部分时间是在和 Lobe Chat 对话中度过的。Gemini 系列在学习不懂的知识时候非常好用。是一个绝佳的教学模型。GPT-5 感觉有点走偏了,已经脱离大众了,回答的问题太高深,专业术语太多,很多地方一带而过,往往需要专业知识才能理解。
AI 修复 BUG 时候,要加上这个 Prompt:
Do not speculate: If uncertain, output "What needs verification," along with the keywords to be checked.
明确“不得臆测”:不确定就输出“需要查证的点”,同时给出待查关键词
只要看到官网留下 Discord 作为联系方式的,我一般都默认为这家公司没有中国背景。当今中国国际名声比较臭,很多中国公司【国际面具】做的很好,不仔细看根本认不出到底是不是整个办公室都在中国国内的公司。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