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潘力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1—1867)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17世纪后半叶,日本列岛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进入太平盛世,普通百姓的经济能力大幅提高。急速发展的江户地区形成消费中心,培育了成熟的市民阶层和发达的商业文化。浮世绘就是出自民间画工手笔的大众艺术,以流畅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描绘日常生活、民俗风景,和普通百姓难得见到的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和春宫魅惑,鲜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包罗万象,也被称为“江户绘”,可以说是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
——「序章:日本美术溯源」
【第二章 美人画】
美人画是浮世绘最主要的题材,浮世绘美人画可以分为江户初期与中期之后两大阶段。江户初期以民间风俗为主的美人画注重表现生命活力,中期之后逐渐趋于类型化,表现出某种色情的媚态。浮世绘美人画是典型的唯美世界,是在画师的理想化样式中展开的创造。总体而言,如果略去作品中不同人物的发型、服装及动态,人物形象几乎千篇一律,“总是程式化的、非个性的,并非哪一位具体人物而是一种类型”。这种倾向不仅表现在同一个画师的作品中,而且在同一流派乃至同一时代的画师中都可以找到许多共同之处,追随不断变化的大众趣味和时代风尚导致浮世绘美人画形象的模式化与共通性。日本学者加藤周一指出:“日本女性在一千年以上的绘画史中,三次成为重要主题,三次成为与男性抗衡的主角,即平安时代表现贵族女性的绘卷、德川时代初期以京都为中心描绘平民女性的风俗画,以及江户时代表现艺妓舞女的浮世绘。”
日本在江户时代使用太阴历,一年12个月之中有30天的大月和29天以下的小月之分,记载大小月份变化的年历是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由于大小月份每3年就要增加一个闰月,相对来说月份的变化比较复杂,因此许多人为了方便起见均自己动手制作年历。但这并不是一般概念上的年历或月历,而是将传统的和歌、俳句或汉诗等短文与大小月份组合在一起,将月份的数字巧妙地隐藏在各种图案中,设计成既方便记忆又具有装饰性效果的画面,称为“绘历”,并作为新年礼物馈赠亲朋好友。
18世纪后半叶,浮世绘画师已经知道如何使用较好的雕版、颜料和纸张,画稿、雕刻和拓印技法也相对成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绘历的制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发端于1765年(明和二年)的民间“绘历交换会”成为浮世绘技术突破的契机。发起并组织绘历交换会的其中一人是江户富商大久保甚四郎忠舒(1721—1777),他爱好艺术,因师从俳谐师菊屋左廉而拥有俳号巨川,并由于俳谐的交流有着广泛的社会关系。他还着迷于西川祐信的浮世绘并动手临摹过,尽管画技始终停留在业余爱好者的水平,但他有着不俗的鉴赏力并斥资赞助有才华的画师,铃木春信就是得益于他的资助而崭露头角的一代名师。
夕立
铃木春信
中版锦绘
27.9厘米×20.2厘米
1765年
波士顿美术馆藏
从清水寺高台上跃下的美人
铃木春信
中版锦绘
25.9厘米×18.6厘米
1765年
巴黎国立图书馆藏
@blanc67 关于图二有个落语典故,一个女人想要尽可能多的看到各种各样的男人,所以事先放话,自己要从这个地方跳下来。果然,她上去的时候,有很多男人聚集看她,还有人跃跃欲试地想要接住她,但是她并没有看到合自己心意的男人,所以并没有跳下去,而是悻悻地走了。
巨川与另一位俳号莎鸡的富商阿倍八之丞正宽(1724—1777)一起向铃木春信订购绘历作为私人礼物,并对画面设计、色彩配置等提出具体要求。同时也有其他人向铃木春信定制绘历,《夕立》(意即雷阵雨)就是铃木春信所作绘历的精品,随风飘舞的晾晒物上的纹样图案被设计成“ワニ”(即“明和二年”的日文假名写法)以及“大二三五六八十”,由此可知这是标记明和二年大月的绘历。画面左侧所注“伯制工”和朱印“松伯制印”即订购者的名字,右下方则注明“画工铃木春信 雕工远藤五绿 摺工汤本幸之”(“摺”即拓印的“拓”)。这是为数不多的留下雕工和拓印工名字的浮世绘画面。
《从清水寺高台上跃下的美人》也是铃木春信的绘历精品之一。日本民间自古以来有着为了治愈疾病、祈愿恋爱成功或发誓完成某个使命,要从高处跳下的风俗;清水寺是京都古寺,其中的一处高台逐渐成为比喻这种风俗的地点;即使在今天,为了表示某种决心,也会发誓说“从清水寺的高台上跳下”。画面中从高处跳下的年轻女子就是为了祈愿恋爱成功,她手持特制的雨伞以保护自身安全,随风飘舞的衣服的贝壳图案中蕴含着“大二三五六八十”的字样设计,就是表示当年的大月。
绘历禁止买卖,只能以交换的形式在民间流通。绘历交换风潮愈烈,则画作愈加绚丽精致;多色套印工艺因此愈加完备成熟,表现手法愈加丰富多彩。在商业利益驱动下,有出版商开始收购拓印后弃置的质量上好的绘历雕版,挖去订购者署名及月历后作为普通版画再次拓印出售。尤其是绘历的热潮在明和三年初结束之后,许多出版商注意到了这些留存下来的拓印品,于是,挑选那些相对较好的画面,挖去月历部分和订购者的名字,并改变色彩,作为商品出售,成为江户的新特产,由此敲开了浮世绘光彩斑斓的艺术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