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潘力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1—1867)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17世纪后半叶,日本列岛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进入太平盛世,普通百姓的经济能力大幅提高。急速发展的江户地区形成消费中心,培育了成熟的市民阶层和发达的商业文化。浮世绘就是出自民间画工手笔的大众艺术,以流畅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描绘日常生活、民俗风景,和普通百姓难得见到的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和春宫魅惑,鲜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包罗万象,也被称为“江户绘”,可以说是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

——「序章:日本美术溯源」

【终章 浮世绘的艺术性】

由于日本受到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因此不少人习惯地认为日本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派生样式或次文化,日本并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文化或艺术独特性,但事实并非如此。日本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体现在既打破传统文化的束缚,又维系传统文化的根本。日本历来就是一个善于“拿来”的民族,也以此造就了今天的日本文化。在日本历史上相继出现过的“绳魂弥才”“和魂汉才”“和魂洋才”等口号就集中体现了日本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待外来文化的一贯态度。正是由于浮世绘充分体现了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理念,才使其不仅在世界美术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还影响了西方现代美术的进程。浮世绘在今天虽然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依然是日本美术承上启下的一个里程碑。通过对浮世绘艺术性的解读,可以使我们对日本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注

非对称性构图是给西方带来震撼的日本美术魅力之所在,富有跳跃感的左右不均衡的构图,是与日本人的自然观和生命意识息息相关的审美意识。浮世绘通过构图的变化、人物的动态设计和相互间的对应、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手法,建立了完整的程式化手法,与俳谐、文学、戏曲等平民文艺形式有共通的审美意境。浮世绘还以“三联画”“五联画”等方式扩展画面,以人物为中心的构图灵活多样。
在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中,非对称、不规则、不匀整的背后,实际上潜隐着的是更对称、更规则、更匀整的东西,这会产生一种独特的空间之美。因为在人的视觉记忆中,不连续的形状具有增长的潜质,能够依据不同的心理经验形成不同的完整形态,从而扩张和丰富可见形状的表现力。完整的形状却是固定和静止的,无法为不同的、变化着的视觉记忆提供想象与增长的空间。

日本桥(夜明)
川濑巴水
套色版画
38.8厘米×26.6厘米
1940年
东京 江户东京博物馆藏

川濑巴水(1883—1957)曾拜镝木清方为师学习日本画,是“新版画”运动的主要画家。作品以风景画为主,不仅流连于江户时代的往昔遗迹,也将视线投向新时代的都市景观。与歌川广重的《江户名所百景》有异曲同工之妙,《日本桥(夜明)》细腻的明暗和冷暖微差的淡蓝色调,静谧的画面充满温馨的情趣,歌川广重的乡愁风景在他笔下被赋予清新的现代意韵。

登录以加入对话
万象千言

本站话题休闲取向,欢迎使用。以下类型用户请勿注册:激进民运人士、左翼爱国者、网络评论员。

访客查看账户公共页面 (1234.as/@username) 仅显示 10 条最新嘟文,如果需要查看更多,请关注或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