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作书
能的剧本创作,由“种”“作”“书”三个环节构成,此谓“三道”。第一是要选择题材,是为“种”;第二是构思情节结构,是为“作”;第三是词曲的书写创作,是为“书”。具体地说,“种”就是从有关典籍中选取素材,特别是确立主人公;“作”就是构思和安排“序、破、急”三部分及五阶段,从而确立曲目的结构;最后是书写唱词,创作唱曲,使词曲搭配,从而完成整个创作过程。
“放下”之“能”乐属于军体的一种延伸,以“碎动风”演技为风格特征。主角为“自然居士”或称“花月”,还有男“物狂”或者是女“物狂”。这种能乐的风格有所差异,但都使用“碎动风”的演技。
这种“能”的一般写法是:配角登场为序段,在鼓乐声中,“放下僧”盛装出场,走到桥廊处朗声吟诵韵白,韵白为古代和歌或其他名句均可。要让观众清晰可闻。在富有情趣的词句中,韵白夹杂普通的台词,共七八句,然后一声亮嗓。
“放下能”的模拟表演,在桥廊处就要使远处的观众看清,吟诵与唱腔要特别富有感染力。“能”的作者明白了这一点,就要在创作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并能够让演员发挥其演技。从“序”的韵白开始到唱腔,句数不要多,表现要简洁流畅,长度与普通曲目的“序”的音曲相仿即可。然后,是主角与配角的对白问答,多为讲理争辩。在论辩四五个回合之后,安排高声吟诵十句左右,作曲的风格要尽可能轻快。然后从舞到曲舞是第三段,剧情表演要富有波澜和起伏。到了最后的“急”的部分,要巧妙安排“早节”与“落节”,取得色彩斑斓、摇曳多姿的效果。
在“放下能”中,剧情有时是父母与孩子失散后相逢,有的是寻找到失散的夫妇或兄弟,以此为最终结局。因为是这样的剧情,在“破”的部分的第三段要设计全剧的高潮,最后以议论问答结尾。在亲子、兄弟重逢的场面中,要表达出激动而泣的心情,并以此结束全剧。这种“能”,大体上与“物狂”的舞台效果相同。
碎动风是属于“军体”的一种具体的应用性的风体。所谓碎动风鬼,就是形为鬼、心为人。
这种风体的能乐一般分前场与后场。前场有三段,有时是两段,都要写得简短。在后场登场的“后主角”,一般设定为鬼魂幽灵。一登场,在桥廊上吟咏的四五句韵白要写得生动有感染力。一声亮嗓之后踏上舞台,身体和腿脚的动作要细致,动作力度要强,科白要抑扬顿挫,然后,高声吟诵十句左右,合唱要风格轻快,或者让主角配角论理争辩三四个回合亦可。在“急”的部分,以“早节”与“切节”不断反复交替为宜。由于音曲节奏的作用,应使可怕的鬼魂动作也产生出美丽的风情。对此要用心琢磨,方能写好。
此外,还有“力动风”的鬼能。所谓“力动风”鬼,就是从外形到内心都是鬼,样子狰狞可怕。这种风体的能乐,本流派不写不演,只是创作演出“碎动风”鬼,并以此为鬼能之风体。
以女人作主角的剧本,应该写得风格华美。“女体能”是最能显示歌舞之美的艺能,在女体能乐中应有最优美的风体。主角是女御、更衣,或者是葵上、夕颜、浮舟等贵族女性,气质姿态优雅,有着普通女性所不及的风情,对此在能乐的写作中要有充分的理解和表现。同时,对其音曲唱腔的微妙之处也要留意,要与跳曲舞的专业艺人的唱腔设计有所不同。女主角美丽而温柔的姿态是无上的“幽玄”之位,因而其音曲、唱腔、动作、风情等,都要追求最大程度的美感,不能有一点不足。
这样以高贵女性为主角的表演像美玉翡翠一样珍贵。在此之上,再加上六条御息所的魂灵附于葵姬的身上作祟、夕颜被妖怪所害、浮舟被鬼神附体等有趣的情节,就成为“幽玄”的花种,是难得的好题材。古歌云:“梅花有浓香,衬得樱花更芬芳,想让樱花与梅花,开在柳枝上。”而这类题材,是比这首和歌所吟咏的更美更珍贵的花种,只有能够对此种题材好好利用和发挥的能乐的作者,方可谓具有无上审美感受力的达人。
此外,静、祇王、祇女等等,因是专挑“白拍子”舞蹈的女人,应该让她们吟咏和歌,高声亮嗓,和着“白拍子”唱出最高音,应着急促的鼓点舞蹈。在这种以“白拍子”舞女为主角的曲目中,最好是以一字一拍的大拍子的温馨静谧的音曲来煞尾。
百万、山姥等女子,因为她们是跳“曲舞”的女子,以她们为主角的“能”要写得平易亲切。在五段的结构中,“序”与“急”的部分要简略,以“破”为主体,将曲舞置于重要位置,曲舞分两部分,后半部分进行要快,表现要细腻,最后以“次第”煞尾。
关于疯女人的曲目,因主角是不明事理的疯人,所以不妨溢出常规,尽可能下功夫写好。音曲表现细腻,以多彩的歌舞相映衬,姿态有“幽玄”之美,各环节都要富有情趣。妆扮要美,唱曲要有技巧,注重细节,色彩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