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洛伊:西方文明源头的战争史诗》【英】本·哈伯德
▷人物表(如图1)
▷引言:https://shimo.im/docs/5bqndPLx9yfdamAy/
图2:那不勒斯的新堡(Castel Nuovo)15世纪的青铜门上描绘了特洛伊陷落的画面。
图3:17世纪让·莫伯朗(Jean Maublanc)的画作再现了特洛伊被希腊人洗劫的画面。
图4:公元前500年左右的青铜科林斯式(Corinthian)头盔。
壮丽的特洛伊城与在临时营地中陷入不堪入耳争吵的希腊士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便在战争期间,特洛伊城内仍平静无恙,家庭生活仍是人们的生活重心。城内繁荣舒适,资源充足,即便战争持续了十年,还是能用十二只母牛来祭奠神灵,并且,城外入侵者眼前的特洛伊高墙毫无坍塌之势。《伊利亚特》中有对此场景的描述:
普里阿摩斯国王的豪华宫殿由石头雕刻的柱廊装饰而成,殿里的五十间卧房无一例外均由粗削石建成,鳞次栉比地排列着,这些卧房是普里阿摩斯的儿子们及其妻子们就寝的地方;这些卧房的对面,即庭院的另一边,有十二座同样用粗削石建成的上层房间紧紧相邻,这些房间住着普里阿摩斯的女儿和女婿们。
——荷马,《伊利亚特》,第六卷
在《伊利亚特》的战争中,荷马呈现了两支对立的力量。这部史诗主要描述了阿喀琉斯、阿伽门农、普里阿摩斯、海伦和特洛伊城。特洛伊城最后因为诡计而陷落。藏着一小撮希腊士兵的木马成了一个强有力的象征,即便《伊利亚特》成书的两千八百年后,我们在日常交谈中仍用“特洛伊木马”作为隐喻。特洛伊木马终结了十年的围困,之后希腊人极其残忍地毁灭了这座伟大的城池。
特洛伊的故事宏大且具有不可避免的悲剧性。战争结束后,海伦作为墨涅拉奥斯的妻子回到了斯巴达;对希腊人来说,秩序恢复了;但对特洛伊人而言,有的则是毁灭和屠杀。
图1:这幅青铜时代特洛伊城的画作表明对该城高墙进行全面攻击不太现实。
图2:这幅作品展示了特洛伊城墙的北面。传说只有使用诡计才能使特洛伊城陷落。
“木马”又做何解释呢?一种观点认为“木马”实际上是一种攻城工具,一种装在马形结构中的撞锤,它可以撞倒城门。这种说法符合荷马对希腊的描述,因为当时希腊处于弱势地位,不得不使用诡计来扭转局势。
另一种说法称“木马”仅是一种隐喻,用来指代一场地震,它削弱了特洛伊城的防卫,足以使得希腊人进入城内。该说法认为,在古希腊,波塞冬(Poseidon)是地震之神,常以马作为他的标志。同时也有证据表明,在大概率是特洛伊遗址的地方发生了毁灭性地震。
或许,我们应该记住荷马首先是一个诗人,之后再去谈他的其他身份,他的诗是想象力的作品。他笔下的故事可能包括攻城工具和地震的古老记忆,同时也有关于人类之间背叛的见闻。那么,木马既是一种象征,也是对古老传说的一种重现。
更简单地说,特洛伊木马一般是用木头做的,所以它早就腐烂了。这匹“马”让考古学家捉摸不透的同时也让历史学家感到好奇。因此,这匹“马”目前还必须保持神秘。
但《伊利亚特》《奥德赛》《埃涅阿斯纪》和《史诗集成》(Epic Cycle)的爱好者有一个重要的疑问:这些故事真的发生过吗?
图注:公元前675年的米克诺斯(Mykonos)花瓶是最早描绘“特洛伊木马”的物品,在此花瓶内发现了人骨。
在早期寻找荷马史诗中特洛伊的人中,最早也最有名的一个是19世纪的德国商人海因里希·施里曼。施里曼是一个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他被称为“迈锡尼考古学之父”,曾被认为是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施里曼1868年第一次到土耳其时,考古学这门学科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然而,施里曼虽发现了现在被称为是特洛伊城的大部分遗址,但他是一个自吹自擂之人,是一个无赖和自我膨胀的幻想家,他通过伪造证据来证明特洛伊的传说。尽管施里曼表里不一,但无论如何他还是给考古界带来了一些重要的发现。
1870年,施里曼和考古学家弗兰克·卡尔弗特(Frank Calvert)在希萨里克这样一个碎石遍布的小山丘开始了他们的挖掘考古工作,施里曼坚信特洛伊城就被埋藏在希萨里克丘下面。从施里曼的日记里可以看到,当时他手里拿着《伊利亚特》的副本,站在希萨里克丘上惊奇不已。他陷入想象,似乎看到了希腊军队在下面的平原上集结。最后,因为黑暗和难以忍受的饥饿,他才退下过夜。
他是一个自吹自擂之人,是一个无赖和自我膨胀的幻想家,他通过伪造证据来证明特洛伊的传说。
施里曼坚持认为找到荷马笔下的特洛伊城是他一生的梦想,他对特洛伊城的迷恋源于孩童时期父亲向他描述的特洛伊城景象。这似乎很稀奇,施里曼沉迷于编纂自己的记录,这其中包括十一卷自传、十八本旅行日记、六万封书信和近两百册关于挖掘的笔记,然而在他四十五岁从生意场上退下来前,他的这些记录里从未提及特洛伊或《伊利亚特》。
尽管施里曼习惯于粉饰自己的历史,但毫无疑问,他把自己的余生都献给了特洛伊。他意气风发,带着两百名挥舞着镐头的队员走上了希萨里克丘。卡尔弗特向施里曼解释说希萨里克丘可能有很多层,他需要深挖才能找到据说是公元前13世纪的城市。
图1:海因里希·施里曼在监看挖掘,此次挖掘在希萨里克中心挖出了一条深沟,毁坏了众多考古证据。
图2:海因里希·施里曼绘制的这幅图展示了他认为荷马所描述特洛伊城的模样。
图3:部分特洛伊古道。因古道足够宽,可容纳下一辆战车,所以施里曼将其作为证据来证明《伊利亚特》故事的真实性。
无论是出于巧合还是必然,1873年施里曼的机会来了,之后他向世人了展示了考古学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即他称为“普里阿摩斯宝藏”的一批珍贵物品。施里曼称在一个早晨,他和他十几岁的妻子索菲亚(Sophia)发现了此批宝藏,里面有金、银和铜制的武器以及珠宝。索菲亚用围裙兜装了很多小物件,包括一些戒指、手镯和一个王冠,并将它们带回房间进一步观察。她穿戴上这些珠宝后拍了张照片,这张照片之后广为流传。索菲亚戴的这些珠宝之后被认定为“海伦的珠宝”,而之后这些珠宝被装入一木箱从土耳其偷运回施里曼在雅典富丽堂皇的家中。
这一发现使学术界为之沸腾,并激起了大众的想象力。但整个事件令人起疑。首先,发现藏品的时候索菲亚并不在现场,而正和她的家人在雅典。此外,这批藏品并不是一次性全部被发现的。相反,有证据表明,在整个挖掘期间,一直有一些较小的发现,施利曼将这些小发现归结到一起,以显示自己挖掘工作的成功。“普里阿摩斯宝藏”的标签带来了巨大的宣传力,但整个事件与史实不符。实际上,这些宝藏可追溯至公元前2300年左右,而一千年后,才出现了荷马笔下的特洛伊城。因此,特洛伊2城不可能是史诗里所描述的城市。
施里曼私下里也有过疑虑。特洛伊2城不过是一个一百米见方的城堡;它太小了,不可能是特洛伊战争中的宏伟城市。累人的挖掘出土工作放大了施里曼这种失望感,疟疾、毒蝎、咬人的昆虫以及不间断的风沙、难抵的酷热使施里曼生了病,他情绪低落,无法监管挖掘工作。
施里曼和当地政府之间也存在一些问题。此前,施里曼没有意识到挖掘需要当地政府的许可,而挖掘后,奥斯曼(当时土耳其属于奥斯曼帝国)政府因本国宝藏被窃十分恼怒,随即提起诉讼。施里曼为了解决此争端,提出之后会捐出大量出土宝藏。不过施里曼并未遵守诺言,没有分给奥斯曼政府任何出土物品,并且也破坏了挖掘地原有的结构,这给继施里曼去希萨里克挖掘的所有考古学家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图注:索菲亚·施里曼穿戴着“海伦的珠宝”拍完照后,这些珠宝就被装在一个箱子里偷运出了土耳其。
特洛伊城的遗迹位于地中海的东北角,也就是现在的土耳其,它占据着达达尼尔海峡(Dardanelles,连接黑海和爱琴海的一条狭窄的直道)南部入口处的战略要地。狭窄的达达尼尔海峡通过马尔马拉海(Marmara)将黑海和爱琴海连接起来。
特洛伊位于斯卡曼德河、西摩伊斯河[the Scamander and Simois Rivers,如今称为门德雷斯河(Menderes)和杜姆瑞克苏河(Dumrek Su)]之间,俯瞰着青铜时代的巨大海湾,海湾后因淤塞成了农田。这就是特洛伊的土地——特洛阿德(Troad)。因地处地中海文明和东方文明的贸易线上,特洛伊成了重要的商业中心;自古人们就对达达尼尔海峡十分熟悉,因此途经此海峡的商人会将特洛伊作为歇脚点。
图注:希萨里克鸟瞰图,从中可看到特洛阿德和达达尼尔海峡。
1876年夏末,施里曼的确去寻找了阿伽门农的墓穴。
施里曼并非首位在迈锡尼挖掘的考古学家,但他是第一位在迈锡尼城堡内挖掘的人。刚挖掘几米,他就找到了价值不菲的东西。首先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些直立的石墓碑,一些墓碑上刻有坐在战车上的士兵。但最精彩的还在后面:长方形的墓穴中有十九个成人和两个孩子的遗体,每个遗体上都覆盖着金子。戴在男人脸上的是用薄薄的金片打成的肖像面具,他们的胸前有金制的玫瑰花和旭日形装饰。妇女们头上戴着王冠,所有的成人身上都佩戴着铜剑和匕首,剑柄和刀鞘上绘有打猎和战斗的图案。除此类令人咂舌的宝物之外,还有很多其他东西如金制、银制的高脚杯和匣子,象牙制成的箱子,以及数百个装饰有动物图案的金盘。
施里曼确信他眼前所看到的人像和宝物就是《伊利亚特》中所描述的。两者之间关联太多,不可能不是如此。在这些金制物件中,有荷马描述的野猪獠牙头盔和埃阿斯(Ajax)携带的“塔盾”,甚至还有赫克托耳送给埃阿斯的“镶银剑”。当时,这一发现被认为是考古界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施里曼在他的《迈锡尼》一书中描述了这一发现:“我一直坚信特洛伊战争发生过。我对荷马和特洛伊传说的充分信任从未被现在的批评所动摇,也是我的这种信仰让我发现了特洛伊及其宝藏。”
只是,施里曼又一次错了。简单地说,这些坟墓是更早时期的,甚至与所谓的阿伽门农时代完全没有关系。证据便是这些黄金,其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600年,比荷马描述的特洛伊时代要早四百年。考古学的复杂性,以及将神话与事实对接起来的做法再一次让这位商人失败了。不过,最重要的是施里曼被特洛伊和迈锡尼出土的财物弄得眼花缭乱,从而忽视了一个更小但更重要且能让两个城市有所关联的发现,即迈锡尼陶器的碎片。
图1:施里曼称这箱为“普里阿摩斯宝藏”的珍贵物品是他和妻子索菲亚在1873年某个早晨发掘的。最后发现这是施里曼的一个谎言。
图2:施里曼在希萨里克发现了特洛伊的宝藏。
图3:在迈锡尼墓穴中出土的其中一件黄金锤揲而成的死亡面具。
一般认为,特洛伊遗址包括九座跨度达四千多年的城市,对每个城市的简介如下:
特洛伊1城:始建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这是一个小城堡,城堡里有约二十座长方形泥砖建筑物,城堡有周长约九十米的防御城墙。地势较高的特洛伊1城拥有居高临下的战略位置,并可通过达达尼尔海峡进入海上贸易路线。
特洛伊2城:约建于公元前2500年,特洛伊2城沿着特洛伊1城城堡加建了一些泥砖屋,以容纳不断增长的人口。城堡有两道门保护,并有被称为大厅的大型长方形建筑,这些建筑是城市的宗教和政治中心。特洛伊2城可能毁于大火。
特洛伊3城—5城:特洛伊2城毁灭之后,此定居点进入衰落时期。人们对特洛伊3城、4城和5城的信息知之甚少,只知道它们变得更小、更坚固,并完全局限于城堡内部。在度过一段相对隔绝的时期后,一个新的城市,特洛伊6城,约在公元前1900年出现了。
特洛伊6城—7城:青铜时代的大型城市特洛伊6城和7城由巨大的防御墙、塔楼和沟渠保护,城内大约有八千名居民。城市的经济以贸易和家庭手工业为中心,如纺纱、织布和用贝壳制造紫色染料。
特洛伊8城:约公元前1100年,特洛伊7城被遗弃后,在公元前700年左右又重新出现特洛伊8城,这是一座希腊化的城市,名为伊利昂。卫城、广场和神庙是那一时期希腊城市的典型建筑。
特洛伊9城:公元前85年伊利昂被罗马人洗劫,成为罗马城市,由将军苏拉(Sulla)部分重建。奥古斯都大帝(emperor Augustus)后来把伊利昂建成了一座大城市,它一直延续到公元324年左右。之后君士坦丁堡建立,特洛伊进入最后的衰落时期。
图注:特洛伊九城地图。
德普费尔德没有从特洛伊中间挖掘,而是在其周边挖掘。与施里曼的发现相比,德普费尔德很快有了一个看似和特洛伊神话更相关的发现,即宏伟高耸的城墙。埋藏在地表十五米之下的厚石灰岩城墙有八米高,其两侧是大型的眺望塔。这些城墙比迈锡尼周边的所有防御建筑要复杂巧妙得多。还有令人信服的证据将这些城墙与《伊利亚特》联系起来:正如荷马所描述的那样,这些城墙是向内倾斜的。这些墙会不会就是《伊利亚特》第十六卷中帕特洛克罗斯几乎是单枪匹马就攀登上的那些墙呢?
帕特洛克罗斯的长矛飞向四方,如果不是帮助特洛伊人的阿波罗站在城墙上不让他得逞,那么阿开奥斯人(Achaeans,在荷马史诗中泛指当时的希腊人)的子民们现在就已经通过帕特洛克罗斯之手夺取了特洛伊。帕特洛克罗斯对准方向,三次将长矛掷向城墙,阿波罗三次将他击退,用自己的“不坏之手”击打他的盾牌。当帕特洛克罗斯第四次像神一样冲过来,阿波罗用令人不寒而栗的声音大喊道:“退下吧,高贵的帕特洛克罗斯,你没那个命来洗劫特洛伊城,比你强很多的阿喀琉斯也没这个命。”听了这话,帕特洛克罗斯向后退了一段距离,以躲开阿波罗的怒火。
——荷马,《伊利亚特》,第十六卷
图1:在迈锡尼发现的壶,壶上的艺术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米诺斯艺术风格。
图2:在希萨里克出土的一堵城墙,是特洛伊6城的一部分。
施里曼、德普费尔德和布莱根都在寻找能把特洛伊的陷落与考古学联系起来的绝对证据。然而,他们却忽略了学术常识,即诗人笔下的重构故事可能基于多个真实事件。比如说,这座城市可能被地震摧毁,或者遭到地震破坏后被军队攻陷。会不会是几个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特洛伊的陷落?罗马诗人维吉尔对特洛伊城陷落的经典描述让人们想到在众神攻击下,城墙摇摇欲坠、大地断裂移动的画面:
我看到众神使出全力攻击的可怕情景,他们是特洛伊的敌人。那一刻,我似乎看到整个伊利昂陷入火海,涅普顿(Neptune)的特洛伊轰然倒塌,就像高山上的古梣木,农民用双斧一斧一斧地努力把它砍倒;它一次次地摇摇欲坠,树叶和枝头不停颤抖着,最后它倒下了,发出垂死的呻吟,沿着山脊留下一片废墟。
——维吉尔,《埃涅阿斯纪》,第二卷
城市似乎也有必要重建:第一,地震造成了破坏;第二,新的敌人威胁到了这里。特洛伊7城被占领期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最明显的就是位于城市最高点的贵族们的大房子,它们被粗制滥造的墙分隔成几个房间。房间地板里埋藏着储物罐。原本是一家一户的大型气派住宅,如今快速简单改造成可以容纳数人的隔断空间。这座城市变成了一个棚户区,到处搭建着临时房屋用来容纳涌入的难民们。
不过布莱根最引人注目的观点是:特洛伊7城最终毁于战争,更确切地说,毁在一支侵略军手里。
布莱根对此观点有强有力的证据佐证:用过的废弃箭镞,城堡街道上裸露的骷髅,以及墙壁上的焦痕都是证据。同他的前辈们一样,布莱根确信他的发现意义重大。被火烧过的特洛伊7城定居点的废墟中到处可见人体遗骨,也足以说明它是被暴力所破坏的。不需要什么想象力,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古老城镇被无情的敌人烧杀抢掠的场景……就像荷马史诗中对掠夺性远征的描述那样生动。
图1:卡尔·布莱根于1932年开始在希萨里克进行挖掘,他希望能解开特洛伊的谜团。
图2:特洛伊7城城墙,有证据表明此城毁于战争。
众神和命运总是对微不足道的人类有最终的掌控权。不过,人们至少能在一定范围内决定自己的命运,但这并不妨碍其他人谴责战士们的所作所为。帕里斯的懦弱激起了希腊人的愤怒,最终导致了特洛伊的毁灭,帕里斯的战利品海伦也被夺走了。
阿佛洛狄忒让海伦去帕里斯的寝宫找他。在这里,她揶揄她的爱人道:“所以你刚决斗完回来,真希望你倒在我那勇猛丈夫的手下。你曾经吹嘘说,无论空手还是使用长矛进行决斗,你都胜过墨涅拉奥斯。去吧,再次向他挑战,但我建议你就此作罢,如果你愚蠢地去与他单挑,你很快就会倒在他的矛下。”
与此同时,墨涅拉奥斯在战场上愤怒狂奔,不顾一切地寻找帕里斯。然而,无论是特洛伊人还是希腊联盟的人,都无法找到他。若特洛伊人看到了帕里斯,也没有心思把他藏起来,因为他们都像憎恨死亡一样憎恨他。
墨涅拉奥斯大喊道,他是这场决斗的胜利者,但实际上双方胜负未定。现在要由诸神来决定输赢,赫拉和宙斯之间达成的交易不仅意味着特洛伊的毁灭,也意味着希腊城市阿尔戈斯、斯巴达和迈锡尼的毁灭。通过决斗来解决问题行不通了,现在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诸神破坏和毁灭的力量。
图1:赫克托耳与阿喀琉斯史诗般的决斗场景,出自画家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年)之手。
图2:阿喀琉斯在赫克托耳脚踝处凿出了几个洞,他通过这些洞用战车拖着赫克托耳的尸体行走,战场上扬起了一阵阵尘土。
图3:普里阿摩斯从阿喀琉斯那里取回了赫克托耳的尸体,安德洛玛刻在哀悼他。
《伊利亚特》中一个很重要的主旨是英雄间的决斗。而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之间的决斗是最令人期待的了。这场决斗中,荣誉和英雄主义的矛盾在复杂的细节中得到了体现。不愿为国王而战的阿喀琉斯,在他心爱的帕特洛克罗斯死后,变成了一个无情的杀戮机器。阿喀琉斯此前没有杀过受害者,只是把他们卖作奴隶。但现在他在特洛伊人中大开杀戒,毫无怜悯之心。
相比之下,赫克托耳在战争和家庭生活中都是令人尊敬的人,他是一位有原则的父亲,是众人的领袖。不过,在与阿喀琉斯最后决斗前,反而是赫克托耳出了差错,没有起身迎战阿喀琉斯却害怕地逃跑了。于是两人沿着特洛伊城墙追逐起来,直到最后赫克托耳停下来面对阿喀琉斯。此时,赫克托耳说胜者要体面对待敌人的尸体,将其归还给他的家人。阿喀琉斯拒绝了,他说道:“你在战斗中杀死了我的兄弟,给我带来了沉重的痛苦,现在该你全部偿还了。”
两位英雄互朝对方投掷长矛,但都没有击中。赫克托耳意识到诸神都站在了阿喀琉斯一边,于是大声叫道:“厄运已经降临到我身上了,让我死得体面一些,做些挣扎吧,让我伟大地死去,以便之后在人们之间传为佳话。”
赫克托耳边说边拔出挂在身边的那把锋利的刀,使出全力扑向阿喀琉斯,就像一只翱翔的雄鹰从云端俯冲向羔羊或胆小的野兔。阿喀琉斯盛怒不已地冲向他……他右手中的长矛注定要杀死赫克托耳。阿喀琉斯紧盯着他健美的身躯,看什么地方能伤他最狠,但赫克托耳穿着杀死帕特洛克罗斯之后抢来的盔甲,全身都被这质量很好的盔甲保护着,只有脖子和肩膀之间的喉咙裸露在外,所以此处最易致死。于是,当赫克托耳朝阿喀琉斯扑来时,阿喀琉斯的矛尖直接刺穿了赫克托耳的脖子。
——荷马,《伊利亚特》,第二十二卷
迈锡尼是一个有精英战士文化的文明,通过战争和掠夺,它在希腊境内强大了起来。公元前1600年—前1100年,迈锡尼文明蓬勃发展。迈锡尼文明类似于克里特岛(Crete)上克诺索斯(Knossos)的米诺斯文明。迈锡尼文明由不同的城邦组成,这些城邦有着相同的宗教、文化和建筑。城邦的地标性建筑是用厚厚的城墙建成的宏伟宫殿式城堡,城堡通常建在高处,以便控制居住在下面定居点的当地民众。大型的城邦有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皮洛斯、梯林斯(Tiryns)和米堤亚(Midea),希腊中部的雅典、底比斯(Thebes)和奥尔霍迈诺斯(Orchomenos),以及色萨利(Thessaly)的伊奥科斯(Iolcos)。不过,最大且最重要的城邦是迈锡尼。
图注:迈锡尼城堡鸟瞰图,城堡四周是雄伟的库克罗普斯式(Cyclopean)城墙。
尽管地处爱琴海要塞,但迈锡尼人是有名的水手、商人和抢劫者。条件允许时,他们或买卖或交换货物;买卖交换不成时,他们就抢劫他们想要的东西。值得一提的是,赫梯人的文字记录了迈锡尼战士在安纳托利亚西海岸掠夺的场景。
迈锡尼的线形文字B是希腊文字的前身。
考古学家卡尔·布莱根在阿伽门农的亲密盟友——皮洛斯国王涅斯托耳(Nestor)的传统宫殿城堡里,发现了许多用线形文字B书写的泥板。布莱根希望这些文字能再现特洛伊战争的情况,不过事实证明这些文字记录的是寻常琐事。这些文字原来是一长串的清单,记录了征收的税款、给予的贡品以及战争中使用的军事装备等物品。这些物品中有些是在袭击时从外邦定居点夺取的,比如一个象牙脚凳、一对铜轮和女人。
泥板上的文字还提供了一些关于迈锡尼城邦等级制度的信息。每个城邦的首领是国王(Wanax,在荷马史诗中称为Anax),在国王四周的是精英战士阶层(heqetai)。荷马习惯上称阿伽门农为“众人之王”[Wanax(or Anax)andron]。社会阶梯的最底层是农奴(doeroi)。农奴生产的食物要用来供养国王和战士,以及中间阶层的祭司和官员。
这些文字显示了迈锡尼精英阶层对进行农业生产和纺织品、迈锡尼陶器等商品的制造的工匠、农民和奴隶严格控制,从贸易中获取的利润也被牢牢把控着。用线形文字B写成的迈锡尼黏土泥板。
图注:用线形文字B写成的迈锡尼黏土泥板。
迈锡尼的普通人和王室战士精英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鸿沟,这些王室精英所掌控的财富和权力在公元前14世纪至前13世纪左右达到了顶峰。
正如我们从海因里希·施里曼在迈锡尼城堡的挖掘中看到的那样,大量的财富花在了王室的坟墓上。仅仅在武器装备上就浪费了大量的黄金、青铜和白银。陪葬品匕首上刻有狩猎和战斗的场景,当然还有宫殿墙壁上的彩色壁画,都显示了贵族战士阶层的兴趣和对王室的崇拜。
像阿伽门农这样的国王需要用礼物、食物和宫廷的慷慨款待来讨好他们的战士。他的军队需要装备和训练以保持先进,需要武器和战车能随时应战。然而,像迈锡尼这样的城邦,虽然控制着阿尔戈斯平原上的农业和手工业,却无法获得黄金、白银,甚至无法获得用于制造青铜的锡和铜。铜确实是青铜时代最重要的金属,因为金和银很难锻造出能用于作战的剑。
迈锡尼和其他青铜时代的王国之间有很多海外贸易往来,但这些贸易往来只能带来维持城邦所需收入的一部分。从埃及到安纳托利亚的各个地方,包括特洛伊的废墟中都发现了迈锡尼陶器。但要成为一个帝国,就需要掠夺,而这只能通过战争进行。
图1:公元前1400—前1200年的迈锡尼贵族妇女壁画。
图2:施里曼在迈锡尼挖掘出土的青铜武器,包括剑和匕首。
迈锡尼从来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帝国。相反,它是一个由松散的城邦组成的联盟,这些城邦对最强大的迈锡尼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效忠,就像阿伽门农这样的国王能够向他的盟友城邦提供作战帮助和财富。战利品越多,掠夺这些战利品的人就越有面子。而这十分吸引那些把时间花在打猎、战斗和赢得名利上的贵族们。因此,英雄的国王和与他们并肩作战的战士们的目标,就是为了荣誉、财富和创造比他们生命更长久的伟大英雄遗产。
古典时期的希腊人发现迈锡尼的城墙很厚,认为城墙一定是由独眼巨人库克罗普斯(Cyclopes)建造的。如今我们知道,这些城墙是迈锡尼的战士国王们的成就,建造所需的费用来自对外贸易和掠夺。迈锡尼拥有最宏伟的建筑,也是最强大的城邦。城邦主门的黑色石灰岩上雕刻了两只带有王室徽章的狮子。穿过主门,可以沿着一条陡峭的甬道攀登上位于高处的宫殿城堡。
主门外的右侧有竖立石头的巨圈,这是海因里希·施里曼挖掘发现的坟墓,左侧是宫殿和王室居室。从这些房间可以俯瞰阿尔戈斯平原,让人印象深刻:柱状的王室房间里绘有色彩鲜艳的壁画,展示了狩猎探险和战争的场景。房间中央有一个圆形的壁炉,日夜都有专人照看,这里是晚间宴会的场所,乐师们在这里弹琴,吟游诗人在这里朗诵和书写国王伟大事迹的史诗。
图注:如今的迈锡尼城堡鸟瞰图。
图1:人们认为这块公元前1700年左右的赫梯楔形文字泥板记载了和法律相关的内容。
图2:赫梯国王哈图西里的印玺。
赫梯城邦在公元前1800年左右出现,其文化、宗教和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n)地区的王国。赫梯人的社会是高度分化的,国王是风暴之神的世俗化身,他处于最高层,农奴、工匠和奴隶处于最底层。底层中的许多人都在安纳托利亚各地的矿区劳动。赫梯金属资源丰富,有迈锡尼人梦寐以求的银和锡。
我们对赫梯人的了解几乎都来自在国都哈图沙(Hattusa)发现的数千块楔形文字泥板,这些都散落在王宫的地板上。从1906年发掘出来的王宫泥板可以看出,赫梯人都是勤奋的记录者。最令人感兴趣的是那些由赫梯对外部门撰写的泥板,它们生动地描绘了赫梯帝国的内部运作以及与周边其他帝国的外交成就。
大多数现代学者认为在哈图沙发现的楔形文字泥板证明了迈锡尼(或赫梯人所称的阿希亚瓦)和赫梯帝国有频繁的贸易往来,且多次对赫梯(尤其是在赫梯西海岸)进行袭击和入侵。进一步研究楔形文字泥板发现许多关于迈锡尼名字的赫梯语词汇,这些词汇将迈锡尼、赫梯和特洛伊神秘地联系了起来。下面列出了赫梯语人名中最重要的名字及其对应译名:(图1)
卡迭石战役动用了六千多辆战车,据说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车战。
图2:阿布辛贝(Abu Simbel)神庙的浮雕展示了拉美西斯二世在公元前1274年卡迭石战役中乘坐战车的场景。
作为一个在王室中失宠的赫梯贵族,皮亚玛拉都(Piyama-Radu)就卷入了权力斗争和叛乱中。他在安纳托利亚西部制造事端,这帮助迈锡尼确立了青铜时代“超级大国”之一的地位,也说明维鲁萨(Wilusa,特洛伊)是阿希亚瓦(迈锡尼)和赫梯人瞬息万变的权力斗争中的一个棋子或傀儡。简而言之,特洛伊的故事可能是“超级大国”迈锡尼和一个叛变国王间的一场战斗故事,这个国王背叛了当时的另一个“超级大国”赫梯以及他的赫梯人同胞。
阿拉克桑杜,你仁慈地保护我,以后还要保护我的儿子和孙子。正如我因为你父亲的话,善意地保护你,帮助你,为你杀死你的敌人,以后我的儿子和孙子也一定会保护你的后代。若你遇到了敌人,我不会抛弃你,就像我现在没有抛弃你一样,我会替你除掉你的敌人。如果你的兄弟或你家族中的某个人背叛了你,或者后来有人背叛你的儿子或你的孙子,他们想要篡夺维鲁萨的王位,我也绝对不会抛弃你。
——《阿拉克桑杜条约》
《阿拉克桑杜条约》暗示了赫梯人曾帮助过维鲁萨的统治者对抗别国进攻。遗憾的是,这个进攻国究竟是谁,我们不得而知。然而,另一份《塔瓦嘎拉瓦信件》表明,赫梯人和阿希亚瓦人之间发生了另一场冲突,而叛徒皮亚玛拉都又一次成为这次冲突的焦点。在信中,穆瓦塔里二世或他的兄弟哈图希里三世要求阿希亚瓦国王塔瓦嘎拉瓦制约一下皮亚玛拉都:
据说皮亚玛拉都把他妻子、孩子和其他家眷撇在我兄弟那里时,你给他提供了保护。但他不断地袭击我的国家;每当我阻止他时,他又跑回到你的领土上。我的兄弟,你对这种行为很赞赏吗?如果不是,现在至少要给他写个信。信里要说:“走吧,回到赫梯国去,国王要和你算账了!……在我的国家,你不应该做出袭击别国这样有敌意的事……赫梯国王和我在维鲁萨的问题上,曾经有过分歧,但他让我的想法发生了改变,我们已经成为朋友……战争对我们来说不是上策。”
——《塔瓦嘎拉瓦信件》
赫梯国王用楔形文字写在一块黏土泥板上的信件十分有趣:首先,他以平等的身份称呼塔瓦嘎拉瓦,认为塔瓦嘎拉瓦也是一位伟大的国王;其次,信中描述了赫梯人和阿希亚瓦人在维鲁萨城邦问题上产生了直接的对抗。
之后发现的《米拉瓦塔信件》将维鲁萨事件与赫梯人联系了起来。这封信来自赫梯末代的一位国王图特哈里亚四世(Tudhaliya IV),信中说沃尔穆(Walmu)被不明政权罢黜后,图特哈里亚四世恢复了沃尔穆对维鲁萨的统治。
图注:埃及人和赫梯人在卡迭石战役陷入僵局后签订的条约是历史上已知最早的和平条约之一。
大多数情况下,被带到皮洛斯的数百名女奴会从事体力劳动。劳动内容由宫廷官员分配,其中最重要的工作是梳理羊毛、纺线、织布、缝纫和绣花。
低级而耗费体力的工作包括磨面、清扫宫殿、运水以及在河岸边清洗亚麻。有一些女奴被用作宫廷显贵的私人仆人,尽管这是例外。
女奴们没有工资,每人每月只有约二十四升的无花果和小麦作为生存配给。然而,几块线形文字B泥板记录了一个名叫卡珊德拉(Cassandra)的女奴收到的无花果和小麦比她的同伴们多二十五倍。对此可能的情况是卡珊德拉是一个奴隶监工,她有可能负责分配口粮。有趣的是,即使在迈锡尼的奴隶队伍中,也有与宫廷自由妇女一样严格的等级制度。
皮洛斯的宫殿城堡是展现迈锡尼文明一个很好的典范。在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遗址也发现了类似的泥板,迈锡尼的克诺索斯城邦此前属于米诺斯人。这些泥板总共记录了两千多名迈锡尼自由妇女的信息。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有宗教职务的自由妇女能租赁土地,这在当时的女性中是很罕见的。与荷马所处的时代或后来的希腊古典时期的妇女角色相比,这尤其令人惊讶。希腊古典时期的妇女没有财产权,她们一般被严格限制在家中。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迈锡尼人人平等。迈锡尼是一个高度父权制的城邦,妇女没有和男人一样的权利。然而,皮洛斯的女祭司享有较大的自由。线形文字B泥板记录了一百二十名拥有宗教头衔的妇女,如女祭司、持钥人、神的仆人、女祭司的仆人或持钥人的仆人,她们可以获得青铜和纺织品等材料供她们祭祀和个人使用。此外,她们还能开发寺庙的土地以获取利润。据记载,一位女祭司还拥有十四名女奴。
图注 这块泥板写的是古代一个马其顿女奴的卖身契。
人们对赫梯的贵族妇女有更多的了解,这些妇女在王宫中拥有相当大的权力。赫梯女王也是帝国的大祭司;她与国王共用一枚印章,有权签署官方文件。国王去世后,她和国王的继承人一起接替国王统治国家。据哈图沙楔形文字记载,这种统治模式往往会给新统治者的妻子带来麻烦。一位叫普杜赫帕(Puduhepa)的女王直接与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通信,在信中甚至协商她其中一个女儿和拉美西斯二世结婚的细节。普杜赫帕在哈图沙的金库被烧毁后,她正努力筹集女儿的嫁妆,于是在拉美西斯催促她安排嫁妆时便遭到了她的斥责,她的地位和权力由此可见一斑:
我的兄弟(拉美西斯),你是一无所有吗?只有太阳神的儿子、风暴神的儿子和大海都一无所有时,你才能说你一无所有!不过,兄弟你想吸我的血来发财致富,这不符合你的声誉,也不符合你的地位。
——普杜赫帕,赫梯女王
图注 泥板所写的是哈图西里三世之妻普杜赫帕所写的信件。
许多女性奴隶来自安纳托利亚,因为她们有纺织羊毛的能力。有技能的奴隶是很有价值的商品。人们认为特洛伊6城和7城在特洛伊战争时期就存在,并且在这两个城的废墟中发现了数以百计的羊毛纺锤。特洛伊自己生产羊毛,同时也进口羊毛产品。用迈锡尼羊毛制成的纺织品似乎很有异国情调,很吸引赫梯人。在特洛伊城也发现了其他迈锡尼的奢侈物品,包括装饰过的鸵鸟蛋、象牙制成的盒子和三脚碗。
不过,在特洛伊城考古遗址出土的物品中,最常见的是迈锡尼的陶器。迈锡尼制造的黏土罐,尤其是所谓的马镫罐,是青铜时代爱琴海周围定居点中发现的最普遍的一种工艺品。特洛伊似乎是迈锡尼大客户中的一个。在特洛伊城的废墟中,发现了大量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3世纪上半叶的迈锡尼陶器。然而,公元前1250年左右,陶器的供应中断了,这段时间也刚好是特洛伊战争发生的时间。
除了特洛伊和迈锡尼之间有贸易往来,在整个地中海,绝大多数城市之间也有贸易往来。在土耳其西部和南部海岸,有许多青铜时代的沉船,这表明爱琴海区域尤其是在迈锡尼和赫梯之间有一个纵横交错的巨大航海网络。在土耳其格里多亚角(Cape Gelidonya)附近发现了一艘公元前13世纪的沉船,船里有一批铁铲、斧头、镐和一百个铜锭,每个铜锭重约二十三千克。
图1 哈图沙的废墟,一个曾经伟大的国都如今沦为风吹日晒的荒地。
图2 在哈图沙发现的成千块楔形文字泥板中的其中一块。
来自安纳托利亚和塞浦路斯(Cyprus)的铜和锡对迈锡尼来说至关重要。虽然迈锡尼的城邦密切控制着自己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但整个城邦面积太小,无法完全自给自足。原材料,特别是制造青铜武器的锡和铜必须依赖进口。我们可以推出其中一些原材料是从特洛伊进口的。
因此,我们可以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迈锡尼的大商船从特洛伊出发,满载着锡、铜、成捆的羊毛和在安纳托利亚东部平原附近上饲养的马匹,也许船上还有能够熟练加工羊毛的奴隶,也许船会经停米利都的奴隶市场来购买为迈锡尼服务的劳动力。在梯林斯等港口城市卸下货物后,迈锡尼的商人将继续向东航行。船上装有卖向特洛伊市场的填满葡萄酒、香水、橄榄油的马镫罐,织布和其他毛织品,还有让迈锡尼战士名留青史的青铜武器装备。这些武器装备使迈锡尼人能够管控其王国,并通过贸易和战争扩大王国影响力。贸易和战争这两方面的关键因素是奴隶,农业和手工业都需要奴隶,而战争能带来更多的奴隶。
正如我们在荷马笔下所见,女奴能取悦王国的贵族战士们。没有贵族,就没有战斗力,就没有政治权力的基础。为了有足够的奴隶和财物,迈锡尼国王定期用武力洗劫海外的定居点。几乎所有青铜时代的国王都会不断洗劫和发动战争,特别是像迈锡尼这样具有扩张野心的“超级大国”。
图1 关于希腊奴隶市场的画作,出自W.S.巴达托普鲁斯(W.S.Bagdatopoulus,1888—1965年)之手。
图2 海因里希·施里曼在迈锡尼发现的战士花瓶细节。
在荷马的诗歌中,谋杀和夺取奴隶的行为都得到了颂扬。成为“城市洗劫者”是一种荣誉称号,并能受到褒奖。因为得来不易,所以以此为荣。
处于迈锡尼顶层的人十分在乎地位和财富。国王们住在用希腊各地进口的大理石装饰而成的豪华宫殿里。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可能会在迈锡尼各地用令人眼花缭乱的颜色装饰王室宫殿和民宅。住在王宫的随行人员是贵族战士们,他们要求自己的国王能为他们提供舒适、奢华的生活。国王要给这些战士提供财物、奴隶、盔甲、武器和昂贵的墓地,这就肯定需要大量的财富。且每个城市都需要食物、水、城市基础设施和居住的房屋。像阿伽门农这样的国王,要管理及花费钱财维持他的城邦,一定会头痛不已。迈锡尼女奴的寿命很短。那个时代的医学并不发达;在迈锡尼墓穴中发现的许多骨头显示人死于传染病,如脊髓炎(一种骨感染)和布鲁氏菌(一种在未经消毒的牛奶中发现的高度传染性病菌)病。如果不加以治疗,这两种疾病都会让人痛苦地死去。墓穴中的许多感染者是五岁以下的儿童。对于青铜时代的奴隶来说,生活是痛苦而短暂的,所以会被不断地更换。
皮洛斯的泥板记录了奴隶的数量——二十二名克尼多斯妇女及十名男孩和十二名女孩,同时还记录了战争装备和其他珍贵物品:一面象牙镜子、一面八字盾牌、一把镶嵌着白银的金椅以及一辆用象牙装饰的深红色战车。由此可见,迈锡尼宫廷的贵族十分喜爱贵重金属制成的异国物品。
大多数被劫持为奴隶的妇女必须在迈锡尼的大庄园里劳动,另外少数妇女则注定要成为劫持者的性奴隶。在荷马史诗中,皮洛斯国王涅斯托耳对阿喀琉斯顺利成为城市洗劫者和妇女掠夺者的印象深刻。在一次突袭中,涅斯托耳得到了美丽的赫卡墨得(Hecamede),她花容月貌,注定要成为他的仆人和床伴。在荷马史诗中,有一长串关于被占之地和被劫妇女的名单:斯西利亚(Scyrian)的伊菲斯(Iphis)成为帕特洛克罗斯的床伴,莱斯博斯岛的迪奥米德(Diomede)成了阿喀琉斯的床伴,另外七个来自莱斯博斯岛的女人成了阿伽门农的囊中之物。
荷马没有提到希腊盟军对妇女的强奸,但这只是表面上没说,实际情况却不尽然。荷马笔下的希腊人在谋杀男人和抢夺女人方面有一种帮派心态。阿喀琉斯杀了布里塞伊斯的家人,然后占有了她。希腊人吹嘘自己在特洛伊被洗劫后抢走了所有女人,她们成了战士们取乐的玩物,是他们期望的胜利报酬。涅斯托耳自己也说得很清楚:“任何人都不要急于启程回家,……和某个特洛伊人的妻子上了床再说。”
荷马从未详细披露其中实际存在的性暴力。不过,他明确说道,在青铜时代,许多从故乡海岸被劫走的妇女,被强奸是她们躲不开的命运。
图1 约公元前1200年的迈锡尼马镫罐,可能是用来装运液体。
几个世纪以来,迈锡尼国王为维持他们的生活方式发展了一个可行的制度,但这一制度依赖于青铜时代更大层面上的经济稳定。然而,从公元前13世纪开始,在迈锡尼文明处于巅峰之时,城邦经济却开始了衰退。
城邦经济衰退的部分原因是突袭造成的不稳定局面。迈锡尼人是突袭群体的一部分,心怀不满的赫梯贵族如皮亚玛拉都也是其中的群体。在周边地区,还有更多不起眼的群体,如乘船的海盗和碰运气的投机者。后来发现这些不起眼的群体中包括神秘的海上民族,他们加速了青铜时代的崩溃,使文明世界进入了黑暗时代。
不过,突袭并不是城邦经济衰退的唯一原因,城邦还面临着人口过剩、农作物歉收和土地干旱的问题。与此同时,堡垒和防御工事也在不断加固。迈锡尼人对城邦之外的一些事感到担忧,他们在爱琴海东部的力量似乎也在减弱。他们在安纳托利亚西海岸的米利都城邦被赫梯人夺走了。由于失去了对米利都奴隶市场的控制,迈锡尼人不得不到其他地方去寻找所需要的奴隶,也许会到北方的城市或到特洛伊城碰碰运气。
这时的特洛伊仍然是安纳托利亚西部的一颗闪亮夺目的“宝石”,是任何“城市洗劫者”眼里巨大的财富。
图2 迈锡尼城堡中的圆形墓葬。
这时的特洛伊仍然是安纳托利亚西部的一颗闪亮夺目的“宝石”,是任何“城市洗劫者”眼里巨大的财富。当然,特洛伊也经历了无法控制的灾难,比如地震给城市造成了巨大破坏,削弱了城墙防御,使基础设施混乱不堪。这一切会不会让特洛伊成为迈锡尼人的觊觎之物?因为当时迈锡尼的制度和城市已经开始衰退。攻破特洛伊会不会带来足够的财物和女人来帮助迈锡尼帝国再撑上几十年?能不能增加迈锡尼的劳动力,安抚贵族们贪得无厌的财富欲望?对特洛伊的洗劫是出于贪婪,还是出于需求?仅海伦的私奔就能让迈锡尼出兵吗?
当特洛伊城在希腊人恣意的屠杀、强奸和掠夺中沦陷时,海伦的命运如何呢?愤怒的墨涅拉奥斯曾发誓要当场杀死她,所以她的命运很可能和别人相似。然而,她的美貌再次改写了她的命运。当她许久未见的丈夫举着剑冲进她的房间时,海伦裸露出她的乳房,最终得到了宽恕,没有再受到指责。海伦将回到斯巴达,像以前一样做回她的女王。她的其中一项职责是指导那些在庄园中工作的女奴监工;这些监工都是女人,但她们没有王室血统和夺目的容貌。
图1 普里阿摩斯的女儿卡珊德拉遭到小埃阿斯侵犯。
图2 这幅歌德·蒂施拜因(Goethe Tischbein)的画作展示了特洛伊沦陷后,奥德修斯踏上了史诗般的回家之旅,后来与妻子珀涅罗珀重逢的场景。
海伦和墨涅拉奥斯注定要一起到老。在《奥德赛》中,奥德修斯的侄子在斯巴达的宫殿里拜访了这对老夫妇。海伦邀请他“现在就在宫殿里坐下,接受招待,享用晚餐”。然后,海伦讲述了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包括她试图用希腊妻子的声音对躲在木马里的希腊英雄们说话来欺骗他们。“是的,我的妻子,你说的这些都确有其事,”墨涅拉奥斯温柔地迎合道。
荷马关于特洛伊战争最后的交代也来自《奥德赛》。这一次,奥德修斯想起了特洛伊的结局。同样,画面是一个注定要被奴役的寡妇:
于是,这位著名的歌手唱起了他的故事,奥德修斯感动了,他泪水横流,打湿了脸颊。像一位妇人,痛哭流涕,扑倒在心爱的丈夫的尸体上,她的丈夫为城市和人民而战,试图为城市和孩子们赶走无情痛苦的岁月;她看到他奄奄一息,喘着粗气,便匍匐地抱在他的身上,高声哭喊着,但她身后的敌人用矛击打着她的脊背肩膀,逼她起来,强行将她带走去充当奴仆,操作苦工,强忍悲痛。她满脸泪水,这就像是奥德修斯流落的眼泪。
——荷马,《奥德赛》,第八卷
图3 墨涅拉奥斯和海伦的石雕。
图1 16世纪诺埃·雅利耶(Noël Jallier)的画作描绘了特洛伊城外战斗的场景。
荷马笔下的故事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和野蛮性,但同样说明了特洛伊战争归根结底源于愤怒和复仇。阿喀琉斯的女奴布里塞伊斯被阿伽门农带走后,阿喀琉斯愤怒不已;帕特洛克罗斯被杀后,愤怒又促使他重返战场。
然而,阿喀琉斯的战友帕特洛克罗斯并不是因为愤怒而走上战场的,他是出于对荣誉的渴望以及对希腊人所受苦楚的悲悯。帕特洛克罗斯满含热泪地恳求阿喀琉斯后,他得以参战。他穿上了带银扣的青铜护腿,满是镶嵌物的铠甲,并把镶银的青铜剑和巨大的盾牌背在肩上。头盔顶上嵌着的马鬃毛威严地迎风摇摆着,他手持两根长矛,准备战斗了。“杀戮的尖叫声和胜利的呼喊声同时在战场上响起,地面上流淌着鲜血”,荷马这样描述帕特洛克罗斯进入战场的情景:
帕特洛克罗斯走到忒斯托尔(Thestor)面前,用长矛刺向他的右下巴,钩住他的牙齿,把他拉到车边,就像一个人坐在突起的岩壁上,用鱼钩线把一条大鱼从海里拉出来一样……接着忒斯托尔被扔在地上,脸朝下被摔死了。当厄鲁劳斯(Erylaus)要来攻击时,他拿起一块石头狠狠地砸在对方的头上,砸碎了厄鲁劳斯被头盔保护着的脑袋,对方一头栽倒在地上,死亡的痛苦阵阵袭来。
——荷马,《伊利亚特》,第十六卷
古典学者伯纳德·诺克斯(Bernard Knox)指出,上钩的鱼这个比喻是为了强调这种杀戮的残酷性。
图2 阿喀琉斯向宙斯献祭,祈求宙斯保护帕特洛克罗斯。
图3《伊利亚特》拉丁文版,于1743年出版。
图4 赫克托耳告诉手下的士兵盯紧希腊海滩上的营地。
荷马以一种简单生动、令人震惊的方式细致地描绘了围困期间个人死亡的情景,描述有时甚至令人难以置信。
赫克托耳用长矛刺中了克尔西达玛斯(Chersidamas)的下颌,长矛的末端打掉了他的牙齿,把他的舌头切成了两块。紧接着,克尔西达玛斯刚从战车上下来,赫克托耳就绕过他的盾牌刺中了他的腰部。他倒在了尘土中,手里还紧紧地握着泥土。一块石头击中了赫克托耳的战车手、普里阿摩斯的私生子克布里奥涅斯(Cebriones),当时他正手握着战车上的缰绳。石头打碎了他的额头,眉毛凹陷到了脑袋里,眼睛也掉在了脚下。他猛地将长矛扔了出去,密涅瓦(Minerva,指雅典娜)引导其刺向潘达洛斯(Pandarus)的鼻子,被刺之处十分靠近眼睛。长矛击碎了潘达洛斯的白牙,铜质的矛尖割掉了他的舌根,舌头从他嘴里掉了出来。他重重地摔在了地上,身上穿着的金光盔甲发出沉重的撞击声。墨里奥涅斯抓住正在逃跑的敌人,用长矛刺穿了他的右臀;矛头穿过骨头刺入他的膀胱,他大声哭喊,跪倒在了地上,一命呜呼。佩罗奥斯(Peirous)打伤了对手,然后冲到对手这里,用长矛刺入了他的腹部,他的肠子流了一地,死了。
——荷马,《伊利亚特》,第十六卷
图1 希腊花瓶上的图案描绘了阿伽门农登上战车的画面。
图2 忒提丝曾将阿喀琉斯浸入冥河以使他成为不死之身。可是,被忒提丝握住的脚踝没有浸到冥河之中。
图3 希腊德尔斐锡弗诺斯人宝库(Siphnian Treasuryat Delphi)的带状浮雕,描绘了特洛伊战争中的战斗画面。
战争中的英雄准则是复杂的。战场上的士兵没有一个是不害怕的,他们甚至会在战斗慌乱时刻逃跑。考虑到当时的情况,这并不令人惊讶。在荷马笔下,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战场是一个布满汗水、灰尘和鲜血的地方,它充斥着箭石嗖嗖作响的声音、碰撞的武器声和士兵的吼叫声,无比的混乱嘈杂:“山上森林燃起的熊熊大火以及狂风呼啸而过山顶时发出的咆哮声都没有特洛伊人和阿开奥斯人战斗时发出的惨叫声猛烈。”
图1 古希腊手稿上画有特洛伊战争的画面。
战场上的景象确实令人不寒而栗。宙斯在一天的战斗开始时降下了一场象征性的血雨,之后是混乱的砍杀、奔跑、刺杀和尖叫。在正午的烈日下,肢体、内脏和骨头散落在尘土飞扬的平原上,鲜血浸透了沙尘,尸体堆积在一起散发出令人呕吐的腐烂味道。
正如我们所知,战士们不会被要求只战而不休,也不会被要求对战争表现得完全无畏。荷马笔下的英雄们也不是完全无畏的战士,而是有所畏有所止的人。
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在某个时刻感到恐惧,阿喀琉斯也不例外。赫克托耳从阿喀琉斯手中逃走后,被阿喀琉斯围着特洛伊城墙追赶了三圈才停下来战斗。同样,赫克托耳在埃阿斯面前退缩了下来,他看到埃阿斯心就怦怦直跳;据说整个《伊利亚特》中的战士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都会脸色突变、颤抖不已。正是由于这一点,墨涅拉奥斯被战友告知不要与比他强大的赫克托耳决斗。
图2 土耳其吕西亚(Lycia)的带状浮雕,刻绘了希腊人和特洛伊人激战的画面。
图1 迈锡尼的两把青铜剑,分别是公元前1300年和公元前1100年的物品。
在青铜时代,几乎所有武器都是用青铜制造的,但青铜并不是特别坚硬或稳定的金属。在战斗中,青铜剑常常剑柄断裂或弯曲。但除了匕首和长矛,青铜剑是迈锡尼和特洛伊步兵的主要武器。此外,棍棒、钉头锤、单刃斧和新月形斧也被当作武器使用。
剑
在青铜时代晚期,剑通常是双刃的,长约一百四十厘米,由坚硬的青铜制成,用于砍伤敌人。一把较短的单刃匕首长约六十五厘米,用于近距离刺杀。后来较长的诺伊二型(NaueⅡ)剑长约八十五厘米,剑身呈叶状;它于公元前1200年左右开始使用。赫梯人还偏爱用一种弧形或镰刀形的剑,这种剑不容易折断;特洛伊可能也有过这种剑。
长矛
白蜡木长矛,长约两米到三米,带有十五厘米的铜矛尖,是青铜时代步兵的主要装备,需双手手持使用。长矛作为标枪投掷,并用来正面刺向对手。据说阿喀琉斯的长矛有十一肘长,即约五米。
迈锡尼人在青铜时代后期使用的是一种较短的单手矛,它长约一百五十厘米,用于近距离作战。
弓箭
大多数青铜时代的军队都装备了由木头、蹄筋和动物角做成的复合弓。箭由木制箭杆和羽毛制成,箭尖是青铜材质的,呈V形,将它拔出就很容易造成严重伤害。
图2 约公元前1200年的青铜矛尖。
图3 公元前6世纪的水罐上绘有希腊战士作战的画面。
迈锡尼的木、皮革和青铜制成的长方形“塔形”盾牌或荷马提及的“八字形”盾牌几乎都可以覆盖住全身,但这些盾牌可能在青铜时代的早期使用较为普遍。青铜时代晚期的盾牌是由青铜制成的,大多是小而圆,有时盾牌的下缘会被切出一个半圆的形状。赫梯人使用的一种长方形盾牌是用皮革在木架上拉伸而成的,它能从颈部覆盖到大腿。特洛伊人可能也使用过类似的盾牌。由青铜制成的、用皮革带子连接的护膝可以保护战士的小腿。
直到夜幕降临,留在战场上的尸体才被收起来。大多数青铜时代文明认为遵循得体的葬礼仪式很重要,玷污死者尸体一般被认为是一种暴行。
《伊利亚特》中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暴行,即阿喀琉斯亵渎了赫克托耳的尸体。阿喀琉斯三次将赫克托耳的尸体拖到帕特洛克罗斯的葬礼火堆旁,尸体在阿喀琉斯战车后的尘土中躺了九天。就连阿波罗也开始反感了:“这对阿喀琉斯有什么好处?他能得到什么荣誉?让他当心,否则尽管他是人中之龙,我们强大的神明也会愤怒地轮番攻击他。看,他暴怒不已,激怒了没有知觉的土地。”
图1 希腊圣托里尼岛阿克罗蒂里(Akrotiri)的壁画上画有迈锡尼战士的野猪獠牙头盔。
图2 在希腊登德拉村(Dendra)发现的这套迈锡尼盔甲由铜片层层叠加而成,在此盔甲旁边还发现了一顶野猪獠牙头盔。
图3 公元前17世纪的陶罐上饰有迈锡尼战士的图案。
图4 公元前600年的科林斯式双耳喷口杯,杯面上绘有战士们在特洛伊作战的画面。
得知帕特洛克罗斯的死讯后,阿喀琉斯悲痛欲绝。他扑向帕特洛克罗斯的尸体号啕大哭,他多想自己从未出现在这个是世界上,多想立刻死掉。许多人认为,阿喀琉斯的悲伤更像是为情人,而不是为战友。
图1 帕特洛克罗斯之死促使阿喀琉斯重返战场,最后结束了特洛伊战争。
图2 帕特洛克罗斯试图翻越特洛伊城墙,但遭到了阿波罗的阻止。
阿喀琉斯和帕特洛克罗斯是不是同性恋这一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古希腊有悠久的男同性恋传统,许多城邦和军队都存在娈童现象——男孩和成年人之间的性关系。有人认为,古人根本没有质疑这种关系,所以两人当然是同性恋,否则为什么阿喀琉斯对帕特洛克罗斯的死如此悲痛?与此同时,也有人认为,阿喀琉斯是为亲密战友悲伤,只有在战争中才能产生如此深厚的兄弟情谊。
《伊利亚特》毕竟是一首关于战争英雄和战场生活的诗,它向我们讲述了并肩作战的战友情谊以及失去亲密伙伴后难以忍受的痛苦。对阿喀琉斯来说,这位亲密伙伴就是被赫克托耳杀死的帕特洛克罗斯。为了统领希腊士兵,帕特洛克罗斯穿着阿喀琉斯的盔甲走上战场,赫克托耳误以为他就是阿喀琉斯,于是便杀了他。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真实的情况。阿喀琉斯允许帕特洛克罗斯穿着他的盔甲去作战,但条件是他把特洛伊人从希腊战舰上赶走后就立刻回来。然而,帕特洛克罗斯被傲慢和愚蠢冲昏了头脑,把特洛伊人从战舰上赶走后,他继续战斗,还把特洛伊人赶回了他们的城市,并在城门口攻击特洛伊人。
在城门口,帕特洛克罗斯曾经三次尝试爬上倾斜的城墙,但他并未成功闯入特洛伊城,成为一个永垂不朽的勇士。相反,他受到了特洛伊守护者阿波罗的警告:“退下吧,高贵的帕特洛克罗斯,你没那个命来洗劫特洛伊城,比你强很多的阿喀琉斯也没这个命。”
在帕特洛克罗斯的头盔被打掉之前,阿波罗允许帕特洛克罗斯最后再杀一个人,即杀掉赫克托耳的战车手。之后,阿波罗打掉了帕特洛克罗斯的盾牌,解开了他护甲的扣子。帕特洛克罗斯昏昏沉沉,不堪一击,被赫克托耳用长矛刺穿了腹部,然后赫克托耳对着奄奄一息的他吹嘘道:
帕特洛克罗斯,你认为自己该洗劫我的城市,剥夺我们特洛伊妇女的自由,用船把她们带回到你们的国家,真愚蠢。我和我的马队一直在竭力保卫他们,我是特洛伊最英勇的战士,保护我们的妇女们免受奴役,而你会被秃鹰在这里啄食。可怜的人,勇敢的阿喀琉斯什么也帮不上你。但我想你离开他时,他严厉地嘱咐你说:“帕特洛克罗斯骑士,把凶残的赫克托耳身上沾满血迹的衬衫撕掉再回船上来,而你愚蠢地应允了他。”
——荷马,《伊利亚特》,第十六卷
图注 赫克托耳杀死了帕特洛克罗斯,一场关于他尸体的争夺战开始了。
随后一场野蛮的战斗爆发了,特洛伊人和希腊人像鬣狗一样争夺帕特洛克罗斯的尸体。赫克托耳试图将尸体拖回特洛伊,尸体被双方撕扯。一旦尸体到了特洛伊,赫克托耳就会砍下帕特洛克罗斯的头,把它插在城墙顶的木桩上。他要把剩下的无头尸体喂给特洛伊的狗。但赫克托耳没能得逞,墨涅拉奥斯大步走向前,他站在帕特洛克罗斯的尸体旁加以保护,赫克托耳只能夺走帕特洛克罗斯的盔甲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阿喀琉斯的副官安提罗科斯(Antilochus)将这个可怕的消息告诉了阿喀琉斯。阿喀琉斯听后,悲伤倾泻而出。他从地上抓起尘土,抹在自己的头上和脸上。他扑倒在地,撕扯着自己的头发,手下的女奴们大喊大叫,悲伤地拍打着自己的胸脯。阿喀琉斯的母亲海洋女神忒提丝听到了他的哭声后迅速赶来,阿喀琉斯告诉了忒提丝所发生的一切:
我亲爱的战友帕特洛克罗斯倒下了,他是我最看重的人,我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他。我失去了他……除非赫克托耳倒在我的长矛下,为杀死他付出代价,否则我不会活着,也不会和人类走动。我无法拯救我的兄弟,我想立刻死在这里。他死在了远离故土的远方,他需要我的时候我却不在,不能帮助他。我有什么用呢?阿伽门农也激怒了我。但就这样吧,已经过去了;我会强迫自己接受,我必须这样做;我要走了,我要去找赫克托耳,他杀死了我深爱着的人。我会接受宙斯和其他神灵对我命运的安排……在此之前,我会赢得名声,让特洛伊和达达尼亚(Dardanian)的女人在撕心裂肺中擦拭她们脸颊上的泪水;这样她们就会知道,长期保持冷漠的人将不再冷漠。所以,母亲你爱我就不要阻止我,不要让我改变主意。
——荷马,《伊利亚特》,第十八卷
阿喀琉斯向他母亲哀叹之时,战场上争夺帕特洛克罗斯尸体的斗争仍在继续。在得到信使伊里斯(Iris)女神的提醒后,阿喀琉斯站起来,发出三声巨大的怒吼,这怒吼声像吹响了警报的号角。听到他的吼声后,特洛伊人惊恐地撤退了,希腊人终于取回了帕特洛克罗斯的尸体。这是特洛伊战争中的伟大转折点,阿喀琉斯将重返战场,他心中的悲愤将给特洛伊城带来灭顶之灾。
西方人将“menis”翻译为“狂暴、愤怒或暴怒”,这既是荷马史诗的开篇,又是其重要主题。这个希腊词汇先是诱使阿喀琉斯与阿伽门农因布里塞伊斯而争执翻脸,后又用帕特洛克罗斯之死将阿喀琉斯整个吞噬。愤怒让阿喀琉斯变得冷酷无情、邪恶万分;愤怒笼罩着他时,他不会对任何人有怜悯之心。
图1 帕特洛克罗斯死后,墨涅拉奥斯大步走向前去保护他的尸体,不让赫克托耳带走。
图2 阿喀琉斯见到了帕特洛克罗斯的尸体。母亲忒提丝迅速赶来安慰他。
据说,阿喀琉斯借给帕特洛克罗斯的盔甲可以让任何穿上它的人战无不胜,所以阿波罗在帕特洛克罗斯被杀之前打掉了他身上的盔甲。盔甲对阿喀琉斯来说不可或缺,它帮助他在战场上赢得胜利,但也导致了帕特洛克罗斯的被害。没有它,阿喀琉斯无法战斗。因此,阿喀琉斯向母亲忒提丝请求,而母亲又含泪恳求赫菲斯托斯。作为铁匠、工匠和冶金之神的赫菲斯托斯,他能否为阿喀琉斯制作一套能保护他的神奇盔甲呢?
赫菲斯托斯温柔地告诉忒提丝,他很想将阿喀琉斯藏起来,以便在阿喀琉斯死亡时刻到来时,能够躲过死神的眼睛,但这是不可能的。于是,他承诺制作一套能够惊煞世人的盔甲。赫菲斯托斯立即将二十个风箱转向火堆,将铜、锡、银和金扔到火堆上。他一手拿着锤子,一手拿着钳子,开始为阿喀琉斯制作盾牌。《伊利亚特》对这面盾牌的描述很长,也很精彩。该盾牌由五个重叠的金属褶皱组成,是有史以来最精致、最珍贵的盾牌。盾面上的图案是一个和平和一个饱受战争蹂躏的城邦,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
盾面上有天空、海洋、太阳、其他星体、两座城邦(其中一座受到了围困)、正在被耕种的田地、一幕丰收的场景、葡萄园里正在被采摘的葡萄、被狮子袭击的牛、养羊场、跳舞的人们以及浩瀚的海洋。完成后,赫菲斯托斯就去继续制作其他的盔甲:
他把盾牌造得又大又坚固,又造了一件似火般耀眼的胸甲。他做的头盔紧贴眉心,做工精细,上面有金色的翎毛;他还使用打锡技艺制作了腰带。
——荷马,《伊利亚特》,第十八卷
图1 忒提丝正在仔细检查赫菲斯托斯为阿喀琉斯制作的武器。
图2 忒提丝向阿喀琉斯展示赫菲斯托斯为他制作的盔甲。
《伊利亚特》第二十卷记录了一长串的屠杀事件:阿喀琉斯用长矛击穿了安忒诺耳(Antenor)的头盔,脑浆迸裂;他同样击中了希波达玛斯(Hippodamas)的腹部,使对方像一头被屠宰的公牛般惨叫;他刺中了普里阿摩斯之子波吕多洛斯(Polydorus)的背部,使其内脏爆裂出来;他刺进穆利俄斯(Mulius)的一只耳朵,从另一只耳朵里刺出;他切断了丢卡利翁(Deucalion)前臂的肌腱,砍掉了对手的头,对手倒地时,骨髓都渗了出来……
阿喀琉斯连续杀死了二十三个特洛伊人,他的战车车轴上溅满了血,他的双手也沾满了血。紧接着,他分两队攻打特洛伊士兵,将其中一队追到河边,困住了他们。在河水中,他继续杀戮如困兽般犹斗的特洛伊人,只在留下十二条性命以便作为帕特洛克罗斯火葬祭品时才停下手来。阿喀琉斯把这些祭品像猎杀的小鹿一样拉出来,用他们自己衣衫上的腰带将其背捆双手,之后交给手下带回船上。然后他跳进河里,想要继续杀戮。
这时,阿喀琉斯又遇到了普里阿摩斯的儿子吕卡翁,他曾经缴纳赎金后被释放。现在他又落到了阿喀琉斯手中,不禁再次发出恳求:
阿伽门农告诉阿喀琉斯,他要在希腊船队启程前往特洛伊前,将自己的女儿伊菲阿那萨(Iphianassa)作为祭品献祭。
“阿喀琉斯,行行好,饶了我吧,我恳求你。你把我囚禁在葡萄园的那天,我是第一次在你的帐篷里进餐;之后你把我卖到利姆诺斯岛,让我远离我的父亲和朋友,我给你带来了能买一百头牛的钱财。为了获得自由,我已经付出了三倍的赎金……神王宙斯一定恨我,所以才让我再次沦落到你手中……听我一言,饶了我吧,我和杀死你勇敢而高贵的战友的赫克托耳不是同一个母亲所生。”吕卡翁这样恳求阿喀琉斯,但阿喀琉斯冷冷答道:“白痴,不要再跟我谈赎金。帕特洛克罗斯没死之前,我愿意同情一下特洛伊人,把许多我活捉的人卖到海外去,但现在,在伊利昂城前,这些上天交到我手中的人没有一个能活下去,而在所有特洛伊人中,普里阿摩斯的儿子们更别想逃。所以,你也要死。你为什么要这样哭哭啼啼呢?帕特洛克罗斯是个比你更杰出的人,他都死去了。我也是个比你更伟大的人,你没看见我何等杰出英勇吗?我父亲是个贵族,母亲是一位女神,但厄运和死亡同样会降临到我身上。我死亡的那天终会到来,或在黎明,或在黑夜,或在正午,有人会在战场上取走我的性命,或用长矛,或用弓箭。”
听他这样说,吕卡翁的心沉了下去,张开双手,松开了长矛。阿喀琉斯拔出锋利的双刃剑,一刺到底,击中了他的颈部。吕卡翁猝然倒地,四肢伸展,黑血横流,浸透大地。阿喀琉斯抓住他的脚,把他扔进河里,任其顺流而下。阿喀琉斯还得意地说道:“躺在鱼群中吧,它们会高兴地舔你伤口上的血;你的母亲不能把你放在棺材里为你哀悼,但斯卡曼德河的漩涡会把你带到大海的广阔怀抱中。”
——荷马,《伊利亚特》,第二十一卷
阿喀琉斯拔出锋利的双刃剑,一刺到底,击中了他的颈部。吕卡翁猝然倒地,四肢伸展,黑血横流,浸透大地。
图1 此金属板块上描绘了阿喀琉斯身穿耀眼的盔甲登上战车的画面。
图2 帕特洛克罗斯死后,阿喀琉斯不再有同情之心,他杀了吕卡翁。
杀死吕卡翁这件事足以证明悲伤和愤怒能让一个战士变成无情的屠夫。吕卡翁并不是阿喀琉斯唯一一个曾经放过的战士,正如他自己所说:“在帕特洛克罗斯死之前,我愿意同情一下特洛伊人。”但现在阿喀琉斯已经放弃了骑士精神,在杀死赫克托耳之前,他不会停止杀戮。
图1 亨利·富塞利(Henry Fuseli)的这幅画中,阿喀琉斯伸手去抓帕特洛克罗斯的魂魄。
毫无疑问,阿喀琉斯的疯狂杀戮是因为他心爱的帕特洛克罗斯。那么帕特洛克罗斯是阿喀琉斯的什么人呢?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他们只是亲密的战友吗?还是阿喀琉斯为被杀害的爱人而感到悲痛和愤怒呢?
《伊利亚特》中的一些篇幅表明,阿喀琉斯和帕特洛克罗斯之间的关系比战场上的要好战友更加亲密。阿喀琉斯和他母亲忒提丝的谈话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阿喀琉斯向他母亲袒露心声,说他最珍爱的帕特洛克罗斯被杀害了。忒提丝将新盔甲拿给阿喀琉斯时,她发现“他倒在帕特洛克罗斯的尸体旁,痛苦地哭泣着”。这句话很有说服力,因为除此之外,在荷马的诗篇中,都是女人为男人哭泣悲伤。比如女奴布里塞伊斯看到帕特洛克罗斯千疮百孔的尸体时,她扑上去,大声地哭泣着。
后来,忒提丝问阿喀琉斯:“我的孩子,你要一直沉溺在悲伤痛苦中,不睡不吃了吗?和女人交欢能让你宽慰一些的。”忒提丝明确建议阿喀琉斯与一个女人睡觉,可能也说明了阿喀琉斯曾与男人有过性关系。不过,这里并没有暗含批评之意,也有可能是提醒阿喀琉斯该成家娶妻了。
图2 雅典双耳喷口杯上绘有战士们在特洛伊作战的画面。
事实上,一部分娈童风俗中,同性恋只是一个过渡阶段,它会在某个年龄段随着婚姻和家庭生活的开始而结束。一些学者认为,古希腊的娈童现象在古风时期(前8世纪—前5世纪初)就出现了,它可能起源于克里特岛。到了公元前5世纪,它已经成为许多希腊城邦的公认习俗。娈童是指一个年长的男人(称为爱者)和一个年轻的男人(称为被爱者)之间的性关系。爱者通常是一个十八岁以上的单身男子,他会向他选择的被爱者求爱,后者的年龄通常在十二至十八岁之间。
人们认为,被爱者通过这种方式成为一个成年人,这是对男性成年的启蒙。十八至二十岁左右,当被爱者自己成为一个男人后,他将重新开启自己的生活。他将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被爱者,在随后的关系中成为爱者。到了三十岁时,一个男人会完全放弃同性恋行为,转而与女人结婚。
在克里特岛,爱者和被爱者之间会有一种仪式性的外出,在此期间,他们将骑马到乡下打猎、宴请并在野外生活几个月。之后,被爱者会被授予军装和其他礼物,并正式宣布成为男人。
在古典时代的雅典,娈童现象不仅为人们所接受,而且有时是年轻人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为了使之有效,爱者对被爱者的意图必须是天授的而不是出于普通的爱。爱者每次应只选择一个至少是青春期或更大年龄的被爱者,以确保被爱者比较理性。爱者必须认真且坚定地追求他选择的被爱者以表明他高尚的意图。一些不光彩的爱者会同时追求几个男孩,他们不在乎被爱者的年龄,而是更感兴趣与被爱者交往。
图注 希腊古典时期的科林斯式青铜头盔。
如果以上是高尚和不高尚的爱者的做法,那么一个高尚的被爱者是什么样的呢?首先,被爱者可以拒绝求爱,他们会表现得固执且难以追求。被爱者在选择爱者时会有所筛选,他们会挑选社会地位高的爱者,以使他们获得社会和物质上的帮助,比如能获得男人圈子里重要的人际资源、昂贵礼物。不过,金钱往来是不允许的,因为这会使被爱者成为像妓女一样的角色。
在古典时代的雅典,娈童现象不仅为人们所接受,而且有时是年轻人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图注 古典时期作家普鲁塔克认为同性恋关系能给共同作战的战士带来益处。
在雅典,三十岁以上的男人禁止作为被爱者,因为这是不正常的,如果被抓到可能会被剥夺公民权。
因此,军队中的同性恋不得有这种行为。士兵们通常都在二十岁以上,由于年龄太大,不能成为被爱者,他们只能在军队之外寻找合适的爱者。
然而,这种规则仅限于古典时代的雅典。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在希腊古风和古典时期,某些希腊城邦的军队中将同性恋行为制度化。在迈锡尼战士中,同性恋的规则比较模糊,但后期希腊常见的态度也许可以让我们对更遥远的过去有一些认知。
普鲁塔克等古典时期的作家普遍认可军队中的同性恋现象。希腊哲学家色诺芬(Xenophon)写道,一些斯巴达人不喜欢同性恋人组成的军队,因为这意味着战斗队伍是由互有吸引力的双方组成的,而并非战斗力出色的人组成。色诺芬不屑地说,城邦的军中恋人关系只建立在肉体上,他们甚至没有时间交谈。但他提到在斯巴达军队中也有同性恋者。
底比斯圣军与禁止同龄男性之间发生同性恋关系的娈童制度形成鲜明对比,普鲁塔克的看法很有说服力,他说:
底比斯圣军最初是由高吉达斯(Gorgidas)组建,由三百名被选中的人组成,城市为他们提供训练场地和日常用品,他们在被称为卡德米亚(Cadmeia)的山上城堡扎营。因此,他们被称为城市队伍,因为当时的城堡被称为城市。但有人说,这支队伍是由爱者和被爱者组成的。帕曼尼斯(Pammenes)的一段趣话说荷马笔下的涅斯托耳并不是一个战术家,他应该按情人而不是按宗族和部落组成队伍,因为部落和宗族的人在遇到危险时,很少考虑对方。而由一对对情人组成的队伍是难以分割开的,情人中的任何一方都羞于做一个懦夫,所以双方在危险中会坚守和保护对方。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因为即使自己的情人不在身边,他们也会关心考虑对方,就像佩洛庇达斯(Pelopidas)一样,他的敌人要在他躺下的地方杀死他,他恳求敌人用剑刺穿他的胸膛,“以便我的爱人不必在看到我背后有伤口的身体时感到脸红”。
——普鲁塔克《佩洛庇达斯》
色诺芬憎恶建立在肉体欲望之上的同性恋关系,半传奇式的斯巴达立法者来库古(Lycurgus)很认同他的看法。来库古向斯巴达公民灌输了平等、锻炼和节俭的美德。来库古制度规定斯巴达的男孩要与母亲分开,在战争中长大,这能使斯巴达的军队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根据普鲁塔克的说法,当斯巴达男孩在十二岁开始训练时,他们会有同时追求年轻和年长成年男子的兴趣。这说明,在斯巴达,娈童现象对男性爱者的年龄没有上限,普鲁塔克提到过斯巴达一个二十五岁的男性爱者。
色诺芬举的一个例子再次说明了斯巴达对爱者没有年龄限制。他写道,在某场战斗中,斯巴达领袖安纳克西拜阿斯(Anaxibius)失去一切之后,他的被爱者出于一种奉献精神一直陪着他到最后。据称,同性恋情人在战斗前也会向爱神厄洛斯(Eros)献祭,希望爱神能保护他们。
图1 斯巴达年轻人在希腊运动场上训练。
图2 斯巴达战士正在守卫塞莫皮莱(Thermopylae)关口,这是公元前480年一场对抗波斯人的伟大战役。
斯巴达人认为除了同性恋人之间的忠诚和奉献精神对战斗有帮助外,还有另一种方式也有助力,即人们认为性关系可以将爱者的战斗力传递给被爱者。斯巴达男孩在接受作战训练的体操场上接受同性恋行为,通过这种行为来传递成年男性爱者的力量。
斯巴达人十分珍视精液,浪费精液被认为是一种军事犯罪。精液会带来新的生命,这就意味着能为军队带来新的士兵。如果一个斯巴达男人能够生育三个孩子,他就可以免于服兵役,因为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相比之下,那些不能生育的斯巴达男人被认为会在礼节上蒙羞。
柏拉图(Plato)笔下的体操场既是男人训练应战的场所,也是进行同性恋行为的场所。在他的《欧绪德谟篇》(Euthydemus)中,男孩克里尼阿斯(Clinias)吸引了包括克特西普(Ctesippus)在内的几个爱者的注意。柏拉图后来说,在体操场内,让男孩们亲密接触来增加他们的英勇,这是在败坏爱情的乐趣。他在他的《法律篇》(Laws)中谴责了同性恋,并建议剥夺同性恋人的公民权。
矛盾的是,在柏拉图的《会饮篇》(Symposium)中,书中人物斐德罗(Phaedrus)对娈童恋加以赞扬。这点值得注意,它说明了或许在一定年龄之前同性恋是可以接受的。我们再次想起忒提丝在帕特洛克罗斯被杀后对阿喀琉斯说的“与女人做爱”的话,她是否在告诉阿喀琉斯,他这个年龄段再有同性恋行为,已经是不再值得尊重的行为呢?
图注 希腊古典时期哲学家柏拉图认为恋人间的爱情能造就优秀的战士。
军队中的同性恋会让军队实力得到提升,这一点几乎没有争议。如果帕特洛克罗斯确实是阿喀琉斯的情人,那么他的死让阿喀琉斯成为一个超人战士。奇怪的是,柏拉图也认为从理论上说一支由同性恋伴侣组成的战斗队伍是不可战胜的:
如果我们能想办法让一座城市或一支军队由恋人们组成,那么就可以避免战士们不择手段地争夺荣誉,他们会成为国家最优秀的公民。这些人如果并肩作战,只需一支军队就能够战胜全世界。一个恋爱中的男人宁愿让其他任何人看到他临阵脱逃、丢盔弃甲,也不愿让自己的爱人看到。即使是胆小鬼也会在爱的激励下变成一位勇士,他不会袖手旁观,眼看自己的爱人陷入困境,身处危险,如若不然,他宁愿死一千次。荷马所说的神在某些英雄身上激发的“怒火”,当然就是爱的特殊力量对恋人产生的影响。
——柏拉图,《会饮篇》
因此,柏拉图和普鲁塔克一致认为,相爱的恋人能够增强队伍的战斗力。这不仅因为他们要保护自己的爱人不受攻击,也因为他们不愿在战场上像个懦夫一样在爱人面前丢脸。
一些学者认为,阿喀琉斯和帕特洛克罗斯并不是荷马史诗中唯一的一对同性恋。有人认为在《奥德赛》中,勇士忒勒玛科斯(Telemachus)和皮洛斯国王涅斯托耳的儿子庇西特拉图(Pisistratus)也是同性恋的关系。在诗篇中,忒勒玛科斯为了寻找尚未从特洛伊回来的父亲奥德修斯,进行了一次伟大的航行,他中途在皮洛斯稍做停留。在那里,涅斯托耳让忒勒玛科斯和还未结婚的庇西特拉图在同一张床上就寝。之后,庇西特拉图陪同忒勒玛科斯一同航行。雅典娜发现这两人在斯巴达时睡在同一张床上。
对他们俩关系持怀疑态度的人说,忒勒玛科斯和庇西特拉图都是成年男子,不符合娈童模式。两人年纪都太大了,不可能成为同性恋中的被爱者。但我们发现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希腊军队中成年男子之间存在同性恋关系,因此将一切同性恋行为都套到娈童模式中是不合理的。
图1 基里克斯(Kylix)陶杯上的图案显示,阿喀琉斯在给帕特洛克罗斯包扎伤口。帕特洛克罗斯的胡须表明两人中他的年龄较大。
古希腊人之间最大的争议似乎是阿喀琉斯是同性恋中的爱者还是被爱者。在近代,这个论点也被用来否定阿喀琉斯是同性恋这一说法。作家埃斯基涅斯、埃斯库罗斯和阿特纳奥斯(Athenaeus)都认为阿喀琉斯是爱者。不过,柏拉图在他的《会饮篇》中表示,帕特洛克罗斯才是爱者。索西阿斯(Sosias)有名的基里克斯陶杯再次证明了这一观点,前面的图案显示,阿喀琉斯在给帕特洛克罗斯包扎伤口,其中帕特洛克罗斯留着显示年长的胡子。
不过,谁是爱者和谁是被爱者,这是一个次要的问题,也并不能证明阿喀琉斯和帕特洛克罗斯不是恋人。在《伊利亚特》中,阿喀琉斯和帕特洛克罗斯的结合以及他们因死亡而分离,都是由众神决定的。这一点在忒提丝的话中有所体现,她知道儿子不仅失去了一生的挚爱,同时离自己死亡的命运又近了一步,这个命运忒提丝和其他任何神都无力改变。
图2 在荷马的《奥德赛》中,据说忒勒玛科斯经常和庇西特拉图共睡一床。右为忒勒玛科斯。
《伊利亚特》描绘了一个人神共存的世界。不过,荷马笔下的众神是会摆布人类的,他们无休止地干涉人类诸事。远在文字发明之前,关于诸神的神话故事就流传已久,但学者仍在争论荷马是否不会读写。
图注 布面油画《荷马被神格化》(Apotheosis of Homer)中,荷马接受加冕,受到众人欢呼拥戴。
宙斯站在伊达山(MountIda)的高处,注视着特洛伊城外上演的种种惨烈的战斗。特洛伊人彻底击败了希腊人,赫克托耳及其手下把敌人逼退到了希腊人的海滩营地的木栅栏边。此刻,赫克托耳狂喜不已,肾上腺素飙升,举起一块巨石,扔进营地的大门里:
这时,勇敢的赫克托耳一跃而入,他脸色阴沉,如同暗夜。他身穿锃亮的青铜盔甲,手持两根长矛。除了诸神,无人能够抵挡他扑向大门。他双眼放光,命令特洛伊战士翻越城墙。士兵们听令行事,一些人马上翻过了墙,而另一些人则穿过了大门。
——荷马,《伊利亚特》,第十二卷
整体来看,宙斯站在特洛伊人一方,所以以上事件注定会发生。宙斯将更大的荣耀给了赫克托耳,他让赫克托耳投掷的巨石变得更轻,所以特洛伊人的胜利也是因为他的帮助。
在荷马笔下,特洛伊[克里斯托弗·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称之为伊利昂]是一座繁华绚丽的城市。在巨大的石灰岩城墙和塔楼的保护下,特洛伊像一颗镶嵌在岩石上的宝石一样高高在上,成为沿海的灯塔,在位于低处、风吹日晒的安纳托利亚平原和远处暗如酒红色的爱琴海上闪烁。
图注:在如今的土耳其希萨里克出土的特洛伊城废墟。